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学校

发布日期 : 2016-07-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惠民县第一实验学校   高淑华

 

看一档谈话节目,嘉宾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新闻记者,他说,也许有一天,记者这个行业也会和其他曾经辉煌的很多行业一样慢慢萎缩终至消失。这让我一下子想起我们的学校,想起网络上多得乱花渐欲迷人眼形形色色的学习资源网站,想起连自己都在用的作业帮软件,想到我们的学校、我们教师这个职业是否会有一天也如记者职业一般逐渐萎缩乃至消失?我们能否为学校以及教师这个职业的存在找到足够的理由?

多年前曾经看到过一则消息,说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没让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去学校就读,而是一直在家由自己教育。不过好像后来又看到一则消息,说他的第二个孩子是和其他同龄的孩子一样背起书包走进学校成了循规蹈矩的小学生。一直以来,这一直被相关人士引用作为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佐证,只是,这两则消息都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网络远没有普及到如现在这般几乎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地步。那么,我们的教育呢?在网络的冲击下,我们的学校能否打赢这场生存保卫战?我们教师能否继续证明自己的无可替代?

前些天看新闻,说是今后将逐步实行驾照的自考制度,今后人们要考驾照可能再也不需要驾校了,由此类推,如果有一天,教育制度改革,各级学历水平的毕业证如果将不再由学校颁发,而是只需要通过各种级别的考试就可获得,那么,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是否会因为不再是必须而彻底消失?从某种意义上,单从传道授业解惑的角度来说,现在网络上越来越精细的教育资源丝毫不逊于教师,而且,不去学校,孩子还不必每天早起紧赶慢赶生怕迟到,在路上堵车饱受风雨奔波之苦,还能学得想学的知识,而且能取得社会所承认的各种毕业证,那么,有谁还会愿意送孩子去学校?我们的学校,我们教师必须杀出重围重新为自己找到继续存在而且无可替代的理由。或许,学校对于孩子,不只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走出家庭走入社会的模拟生存场,是观察社会学习生存的一个窗口,在这里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生存、学会与人相处,而我们教师则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坐在新手驾驶员旁边副驾驶位置上的陪驾,除了技术上给予学生适时恰当的指导外,更多的应是学生精神上的支持心理上的信赖。韩愈《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或许,网络时代的教师,传道授业的职能可以被网络取代;解惑呢?尤其是关于生活,关于人生,关于社会,关于感情如此等等诸多的惑,或许,这才是将来的学校将来的教师更应该关注的着力点。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教师自身无惑,无爱恨情仇之惑、气色财欲之惑等等。可这样的要求,扪心自问,眼下的教师又有几人可以做到?或许,将来我们不是不需要学校、不需要教师,而是需要更高层次的学校,更高素质的教师。或许这才是学校和教师可以世代相传的理由。

 

(《山东教育》20166月第18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