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师兴国”与 实现“中国梦”

发布日期 : 2016-06-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江苏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尹逊才  丁雨晨

 

习近平主席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教育是对实现“中国梦”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情,而“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由此可见,习主席将教育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置于民族复兴的高度,深刻揭示了教育、教师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我国今后教育的发展、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立策依据。那么,教师专业发展如何才能符合目前形势的要求呢?

首先,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育兴国的关键在于教育,教育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这是“良师兴国”的核心要义。新世纪以来,我国在教师专业发展上制定并推出了许多政策,展开了广泛的、深入的行动。但是也应看到,由于目前人们普遍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能力的重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致使县市教育部门将学校工作重心主要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目标,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狭隘的理解,认为所谓的教师专业发展就是发展如何提高学生分数的技巧。而对于教师其他方面的发展,如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则忽视、漠视甚至阻碍。从教师自身来说,也认为自己的使命就是提高学生的分数,让学生能够考上大学而已,因而不惜一切代价紧盯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发展则认为无关紧要。这种认识其实是大错特错,“教育系统的质量不可能超越教师的质量而存在,优质的教师教育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各级部门及教师本人,都应当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认识到教师素养的提高对于整个社会、民族发展的重大意义。

其次,教师要树立教育者的风格

当下教师的待遇较过去普遍有了很大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实事求是地讲,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很多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教师的待遇并不是很高,加之教师这个职业目前的社会压力非常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这个职业陷入表面上地位很高,但是实际上较低的尴尬境地。很多人不愿意选择教师这个职业,选择了这个职业的也并不是真正从内心喜欢这个职业,以致有的教师为了一点利益,铤而走险做出一些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影响了教师的形象。这对我国教育的发展显然是十分不利的。作为教师,要深切认识到,教师并不仅仅是一个职业,它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神圣使命。在现阶段,尽管这个职业待遇不是很高,但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首先反思自己是否具备了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教师所必备的素质;要树立崇高的品德,自觉抵制社会不良现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应是每个老师的追求。

再者,教育兴国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

教育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促进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首先,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其独特规律,那就是它是通过人才的塑造而间接完成,而这个过程是有一定周期的,这个周期有可能是十年,亦有可能是几十年。这就需要我们不能急功近利地去看待教育,对于教育要有充足的耐心和等待。其次,它的这种间接性,也导致教育对社会的促进是不可量化的。因此,我们不能用经济指标等这样可以量化的标准去衡量它,不能因为它没有直接的经济产出就缩减或者不投入经费。事实上,一旦教育塑造了优秀的人才,那么其促进社会改变的能量则是惊人的。

最后,教育兴国要社会全方面的配合和支持

教育兴国,虽然关键在教师,但其他方面的支持与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增加财政投入,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改善教师的生活,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再如,继承优良传统,全社会都要形成真正树立尊重教师的风气,建立尊重教师的机制。此外,教师的专业发展,要继续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教师的专业发展虽然很大程度上是教师自身的事情,但是如果没有完善的社会体制做保障,往往也会流于形式。而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当前,我国已经迈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路途,每个人都理应做好准备,奉献自己的力量。要实现“良师兴国”,须得学习古代圣贤“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精神,因为现在正是我们努力耕耘的时候。

 

(《山东教育》20165月第15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