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模式才是模式

发布日期 : 2016-04-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寿光市教育局   刘云龙

 

提及“模式”话题,心里很沉重:一是为自己以前曾刻意为之而内疚,一是为如今很多教育模式反人性而悲叹。然而,随着研究深入,出于一份教育良知和守望,我必须正视矛盾、实话实说、自我批评,所以才形诸笔端写下“没有模式才是模式”。

从艺术角度来说,尽管教育与工业、建筑等有很多相通处,但由于研究客体不同,我们必须厘清“和而不同”分水岭。尽管都追求精益求精,在工业、建筑等领域却表现为不搞变通、不打折扣、不做选择题的批量生产;在教育领域却更趋向为无为、中庸、非攻、忘我、难得糊涂的无范式。因为,教育是研究动态的人的,人性有多复杂,教育就有多复杂。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无论如何改革,必须要守住教育规律、教育常识、守住中国的教育经验、守住自己的长处。多年来,课改效果很不尽人意,原因何在?关键在于越来越浮躁功利、显摆跑偏,偏离了教育规律、原点、常识和地平线。

“没有模式才是最好的模式!”课堂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命个体”,课堂流程犹如一江春水,有时可能会浪遏飞舟,有时可能会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时可能会平和温顺……再说,不同学科更应有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狂放,怎以一个“模式”了得?违背人性,标新立异、七拼八凑、美其名曰,恰恰是对模式的亵渎,恰恰是辛辛苦苦做了坏事,甚或是“为教不为”或“为教乱为”。当然,模式也不是不能搞,务必基于人性研究。说实话,参教来,我就对眼花缭乱的课堂模式很反感:达成目标就行了,为何非在小黑板出示教学目标?自身有朗诵天赋,为何多此一举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生性叛逆,让我吃了“迎头棒喝”等不少苦头。我想说的是,“抽象问题具体化”模式,它是“务本”的,切合了此学段学生的“形象思维”“感性认知”,切合了“知识是盐,必须把盐还原于盐水”原理,因此,它是科学的、人性化的模式,当总结提炼、服务教学。否则,诸如“123”“321”等模式铺天盖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严重陷入了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的泥沼。

总之,教育必须要透过现象不断进行系统化追问,刨根问底,追根溯源,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只要能使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人文和科学精神越来越外显,就是科学的、可取的。

我认为,教育现代化应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消费型的,包括师资配备、硬件设施等,为了眼前实用,有钱就好办;一类是积累型的,包括思想理念、科学规划等,着眼长远和根本性提高,不是有钱就能办好的。基于此,我们必须分清主次矛盾,要有“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勇气,要有“提了哪壶开哪壶”的决心,以淡定和朴素来泅渡教育,回归教育规律,这恰是教育新常态!教育犹如一个人,模式恰似衣服,很多时候模来模去无非“皇帝的新装”,作为载体的人骨子里却“涛声依旧”。昨晚,我突然萌生如下关键词:健康、微笑、内涵。我想,教师只要具备如上素质,学生只要具备如上特点,我们就不必“贪大求洋”“标新立异”。

特写镜头关注纹理,远景镜头更适于宏观扫描。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技术模式走得太快甚或跑偏,传统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育灵魂跟不上了甚或丢失了,我们必须回归到“教育初心”,必须回到全景、远景模式上来!倘能如此,实乃孩子、民族、国家之大幸!

 

(《山东教育》20163月第9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