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得与失
发布日期 : 2015-04-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莱芜市第十七中学 孙立新
反思我们的日常教学,还普遍地存在耗时多、收效慢的不足,更有应试的陋习存在。因为某些不足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所以笔者试做分析阐释,以引起各位同仁的思考,共同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一、当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两个弊端
1.一身匠气的老师和流水线生产的学生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是胸中有丘壑、笔底有烟霞的才子。时代在进步,高中语文教师的队伍中却很少有才子了,这是一个我们不愿承认却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高中语文教师不去博览群书,积淀自己的才华?相信大家都清楚,我们把大量的时间都用来做题讲题、提高分数了。即使有时间读书,因为教师有没有才气和能不能提高高考语文分数没有直接关系,教师评价机制也没有体现读书的优越性,所以很多教师也就懒得读书了。老师们用于钻研考试题型、答题技巧的心思越来越多,使得我们的应试教育登峰造极,教师一头扎入题海研究各式技巧,乐此不疲,成了不折不扣的教书匠!
可想而知,一身匠气的老师如何能教出有灵性、有创造性的学生!课堂弥漫着“功利”,缺少思想、精神的追求,必然严重影响教书育人。学生主体地位缺失,质疑精神匮乏,学习热情低下,惧学、厌学。不读书不会写文章的语文教师教作文,除了能教套路、教八股还能教什么呢?于是我们的学生变成了流水线批量生产出来的模式化产品。
北大基础教育研究机构做了一项调查,想了解当今大学生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感受与看法,结果很不理想,半数以上大学生对高中语文教学特别是应试式方法表示反感。他们回忆高考:“铺天盖地的作文参考书、满分作文解密、各种作文文体结构、素材的迎面袭来,让我们迷失了方向……作文成了木偶戏,而不再是本色演出,那根操纵木偶的绳子就是高考高分作文的潜规则。”有的学生考了高分,也看不起自己,“喜分数之高,悲文章之差!”
2.高考应试训练和学案导学的泛滥让语文教学失去本真
在高考应试的压力之下,很多学校把选修课扭曲为应试的复习课,只开一两个模块就草草收场,匆匆进入高考总复习。如此算来,实际的应试复习时间足足有一年半——包括高三整整一年,高二下半学期的几个月,还有高一高二的零散复习时间。高中三年,一半的时间用于应试了,何谈素质培养和人格塑造?这么久的应试训练,对于提高分数有效,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无益!
学案导学现已成为普遍推广的教学模式。“导学”的初衷原是不错的,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学案导学却暴露出一系列违背新课程理念的问题。我对学案导学的质疑来自于听某位老师的示范课。这位老师连年教高三,所教班级高考成绩优秀,她上示范课《荷塘月色》之前,预先下发了导学案,然后她按照导学案的设计逐一解决学案上的各个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就是课前做练习,课上对答案,极具审美意味的《荷塘月色》被这位老师肢解得七零八落,索然无味。这堂课之后,我认真研究了许多导学案的设计,渐渐看出了症结所在。
首先,“导学案”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写出答案的模式,学生依然处于被动完成作业的地位,违反了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学习过程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所谓“导学案”其实全部是练习题,不过是将过去的课后练习前移了而已。做题讲题的教学方式依然侧重于教师的单方面传授,没有合适的“情境”、没有“协作”,当然也谈不上“意义建构”,谈不上学生的自我实现。
其次,因为有“导学案”的制约,课堂教学必然以指导学生做对上面的练习题为重点,难以顾及其他,哪里还有什么“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学案”制约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太多的预设限制了学生的课堂生成,也限制了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多重对话场形成。名为“导学”,实则是“满堂练”,是变相的应试!
二、针对当下语文教学的建议——还原语文教学的本色,开展师生阅读活动
教师充满匠气,埋头技术,看似小事,实则阻碍了人才的培养,是足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大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们有必要重申语文教学的本色。黄厚江老师提到过语文课的异化:“语文失去了自己的特性,要么被等同于考试,要么被拔高,夸大了责任,要么被虚化为各种新兴时髦的教学手段。”语文教学的初衷和终极意义,并不是以一种投机取巧的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应对考试的技巧,以赚取试卷上的高分。分数没有人不在意,但是如果把眼光只盯着分数,反而弄巧成拙,高分不会眷顾只懂技术没有灵魂的工匠。
宁愿把高分当作一种附属产品,当我们以一种景仰和交流的姿态走进文本,以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拥抱她的时候,我们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本真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建构健康、进取、高尚的人生坐标,是为了培养人生的大境界、大胸襟、大抱负,“山高人为峰”,当我们的学生登上人类精神的顶峰,俯瞰众生的时候,就有了应对一切的从容气魄。
如果我们能够痛下决心大大缩短应试训练的时间,高中三年,我们就有了足够的时间与学生一道,将阅读进行到底。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阅读可以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是的,文学的本真意义,就是思考感悟社会生活、塑造真善美的心灵,这是人文教学的灵魂和魅力所在。评价一位语文老师是否成功,一个重要原则是看他是否博览群书;评价一位语文老师是否成功,还要看他的学生,在学校里和走出校门之后,是否一直在自觉自愿地读好书。
以我个人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高一高二尽量少地做题讲题,丝毫不会影响教学成绩。从根本上说,高考最终考查的是学生的素养,素养提高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反之,亦步亦趋,平时教学中唯高考马首是瞻,投机取巧,自以为是瞄准高考,实则贻误了学生终生。
(《山东教育》2015年3月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