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内动力

发布日期 : 2024-10-22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临朐县弥水中学   高艳芹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有四个着力点———“为何写”“写什么”“怎么写”“如何评”。这些都需要充分激发学生内生动力,从而达到四点联动,实现写作良性循环。

一、师生共写,注重写作意识的培养

学校的作文课,大多是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很多学生来说,无论愿不愿意,不管有没有内容可写,都要完成。这种被动应付的写作,不仅违背“我手写我心”的写作本质,也模糊了学生的写作意识。长此以往便不知为何而写,无形中挫伤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采用师生同写共情、示范引领的方法,解决“为何写”的问题。

(一)师生同题共写,唤醒写作内动力

师生同堂写作文,教师勤于动笔,敢于示范,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方法。教师“下水文”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学习模仿,相当于减缓了教材和学生之间的“坡度”,有利于学生不断提高写作能力。例如,学习写读后感时,我和学生共同阅读作家梁衡的散文集《万水千山行遍》,一起写读后感,以自己所思所写,教学生如何达到“适当引述”“以感为主”和“联系阅读积累及生活经验”等写作要求,学生兴致高涨,获益匪浅。

另外,坚持师生共同写日记。“日记是今天馈赠给明天的礼物。”对每一位学生而言,日记是记录生活点滴、成长轨迹并在若干年后送给自己的一份珍贵礼物。我从初中开始写日记,三十年来积攒了一大箱日记本。我用自己的这番经历教育学生“日子不是你过了多少,而是你记住了多少”,让学生明白写作是件自然的事,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从而唤醒他们的写作意识。例如,学习《猫》一课后,我回想起曾经养过的一只小狗,于是写了一篇日记《哭小狗》,满怀深情地回忆小狗的机灵可爱和忠于职守。学生因此受到启发,纷纷在日记中记录自己养宠物、种绿植的经历。

(二)亲历示范作引领,当好读书播种人

阅读积累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养成阅读好习惯是产生写作内动力的前提保证。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除了家庭教育的启蒙,更重要的是学校老师的引领。语文教师的阅读习惯对学生影响极大。

师生课外阅读交流课每月一次,我向学生推荐好书阅读,把自己看过的好书与学生分享,指导阅读方法,并教学生写读书笔记。有一次,我跟学生交流《文化苦旅》的阅读感受。受我影响,一位女生课下读了好多余秋雨的文章,两年后写了篇《读余秋雨先生》给我看,并告诉我文章已发表在一本校园杂志上。我在课堂上把她的文章读给当时教的学生听,并鼓励大家写读后感。不久,在学生随笔中又看到了多篇精彩的读后感。

二、创设情境,打造习作操练场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习作情境,激发写作内动力。我在作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设计情境,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一)链接生活情境,布置写作任务

生活是写作之源。节假日期间,学生有更多机会回归自然,参与民俗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从实际出发,清明祭扫写“一封家书给故人”,中秋赏月写“和月宫连线对话嫦娥”,重阳登高写“与家人登高共赏诗词”,过年迎春写“我喜欢的一副春联”,进行一系列创意习作。学生用文字和绘画记录生活、感知文化,提升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力。

(二)举办学习活动,创设写作情境

实践证明,举办活动、创设情境能点燃学生的写作欲望,融洽师生、生生关系。语文活动的名目首先来自教材,如举办演讲比赛、古诗文背诵比赛、辩论会、名著阅读交流会、《朗读者》经典美文展播等。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会记事”写作训练为例。让学生在讲台上展开一场象棋比赛,两名象棋高手进行对决,会下棋的前来观战,不会下的在座位上观察,赛后先交流感受,再进行情境写作。创设适合学情、教情的写作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他们轻松自然地表达,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有所提升。

三、学会模仿,探寻写作小支架

写作是一项长期工程,没有捷径可走,若非要给初学写作者指条路,唯有学习模仿。有写作经验的人几乎都认为,模仿是写作入门的不二之法。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说,“学习写作总归要以前贤为楷模”。

那如何引导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写作呢?

(一)厘清界限是首要,抄袭模仿辨得清

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对模仿认识不到位的师生大有人在。有的学生整段整章地平移范文,或者把别人文章的精彩部分和故事情节套用在自己的作文中。有的教师甚至提倡学生考前背范文、考场套范文。这都是抄袭,不是模仿。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厘清模仿与抄袭的界限。模仿,是指照着已有的去学、去做,还要渗入自己的个性。也就是说,读了范文受到启发,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而抄袭是不动脑子,生搬硬套,把别人的劳动成果窃为己有。抄袭的危害,小而言之,因为自己不愿动脑,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训练,写作水平将难以提高;大而言之,学习作文也是学做人,抄袭实际上是种不道德行为,是不诚实、弄虚作假的表现,不利于诚实守信品质的养成。

(二)分阶段化整为零,善仿巧模寻技巧

选入教材的文章,一定是作文入门的好教材。我们不妨依托教材,用好这个例子,读写结合,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学习写作。因此,要整合教材,有梯度、分文体,甄选模仿篇目;结合教材作文训练要求,选取训练点,循序渐进,一课一得。作文引导中将模仿化整为零具体化,可模仿开头、结尾,模仿句式,模仿布局谋篇,模仿语言风格,模仿表达情调。在教材中探寻写作支架,学生有法可依,从而学会表达。比如,模仿《背影》《回忆我的母亲》的开头,模仿《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结尾,模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模仿《散步》《紫藤萝瀑布》的布局谋篇,模仿《春》的语言风格。但是与此同时,叶圣陶先生说,“不模仿打不起根基,模仿一辈子,就没有了自我”。模仿中要指导学生自己悟出佳作的奥妙,写作中进行融合、化用,做到举一反三,然后进行创新。

四、激励评价,持续巩固动力源

成功的作文教学,就是使学生愿意写作的教学。为了巩固学生写作内动力,让学生喜欢写作,并乐此不疲地坚持写作,甚至养成终生写作的好习惯,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建立完善评价激励机制。

比如想方设法设平台,让文学种子种于学生心田。不放过一篇好作文,利用班级黑板报一角、级部走廊展板张贴展览,或印刷出来全校传阅。指导学生结集优秀随笔日记,做封面、做目录,写上前序后跋,一学期一人一本传阅珍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每年的征文比赛,把每次征文比赛当作一次珍贵的练笔机会,做好征文发稿前的班级讲评课。经过师生热烈切磋、用心琢磨、精心修改,每位参赛者的写作水平都得到提升。另外,尝试向报纸、杂志、公众号投寄优秀习作,发表学生文章,文章公开发表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热情。坚持创办文学社,把文学梦想的种子撒进学生心田。

以上就是四点联动、唤醒学生写作内动力的实施策略。在作文教学实践中,通过分类施策、长期坚持,学生会养成写日记记录生活、阅读模仿中学习写作的好习惯,走出了作文写作的困境,形成了阅读写作的良性循环。

 

(《山东教育》202410月第29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