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没有模式

发布日期 : 2013-12-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新泰市教研室   卜玉华

 

应该说很多时候是需要模式的,而且倘若离开了模式,工作就不能正常运行。譬如工厂工人制造机器零件,你所参照的标准要“毫厘不爽”,否则生产出来的就可能是废品。相信很多的精加工业都是属于这一类吧。

于是乎,许多有经验的老师,甚至于著名专家在教学领域也提出什么几步几环课堂教学模式,几步几环课堂教学流程。很多学校在评价教师上课的时候也是“你必须按照某某模式上课”,否则就不是成功的课,就不是好课。

这种提法在一定阶段是有其合理甚至于积极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在一名教师成长的初级阶段或者说是教师素质不是很高的情况下的产物,它对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指导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上,现在许多的课堂上仍然有这种模式的存在,对于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强调“模式”,其实就是强调“入格”。

但是倘若一味地、过度地强调模式,就会抹杀教师的创造性,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出发点是站在教师教的角度,不顾学生的学习实际,扼杀了学生学习与思维的创新性,直接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课堂上,学生学习到一定状态,本来应该“这样”,你却依然按照所预设好的思路、预定的教学模式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这种按部就班的做法无疑是脱离学生的学习实际的,这种做法当然要摒弃。

教学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心智活动,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个需要加工的精密的机器零件,而是一个个需要雕琢、需要塑造、需要启发、需要陶冶的活生生的心灵。所以,我们课堂教学的一切预设与生成都要围绕学生的学习实际、认知实际,即学情来展开,围绕学生学习的每一个“当下”来展开,这个“当下”是指教学活动的每一秒钟,每一个“现在”。而这个“当下”是因班级不同,学生不同,教师禀赋气质与知识学养不同而有差异的,我们怎么可能把事先制定好的教案拿来,依照我们预先设定好的教学模式进行施教呢?

过分强调模式,课堂教学的灵性就没有了,真正的好课就没有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课堂教学没有模式。

譬如打拳,绝没有固定的招式可供我们选择,当对手进攻的时候,我们来不及考虑是用“黑虎掏心”还是“油锤灌顶”,是用“扫堂腿”,还是用武松醉打蒋门神时使用的平生所学——“鸳鸯腿”“玉环步”……我们必须根据对手的招式来相机使用招数,面对“八十一难拦路”,需要“七十二变制敌”。

听那些名家讲课,他们绝不讲究课堂教学的模式,他们凭借宽广深厚的知识学养,高超的驾驭课堂的本领,高妙的教学设计,犹如庖丁解牛一般“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一节课下来,作为听众,我们往往意犹未尽,为他们的课堂教学魅力所深深地折服。比如程翔老师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就是从诗歌的第一句讲到最后一句,但是他却把课上到了学生的心里,不断激起学生会心的微笑与发自内心的掌声。

虽然课堂教学没有模式,但是对于一节好的语文课,往往只有具备了浓浓的“语文味”,才能在学生的心田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为此,我们语文老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做到“出口成章”“落笔成文”;讲话儒雅,引用恰当,或妙语连珠,或诗情画意;朗读课文,或催人泪下,或韵味无穷……就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课堂高潮,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课堂要出彩”,唯其如此,才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柳暗花明”的美好境界。

好课有风格,有境界,有魅力,而没有模式。

教师的知识学养、才艺素养、人格魅力是最好的模式。

 

(《山东教育》201311月第33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