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需回避批评与惩罚

发布日期 : 2013-06-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滕州市界河镇界河中学   陈  莉

 

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某位老师抚摸着学生的头,眼睛睁得老大,笑着说:“哇,孩子你真棒!”“你真是太聪明了!”“我的天呀,你是怎么想到的?”“你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孩子了!”他所夸奖的孩子真的就如他口中所说的这么优秀吗?真的是一点缺点都没有,甚至是毫无瑕疵了吗?

我并不排斥现在所倡导的“赏识教育”,相反,我还是这种教育的忠实践行者,并且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我还因此受益匪浅。笔者只是想提醒各位老师注意:要合理、清醒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做到适可而止,适时而止,适度而止。并且要学着运用批评和惩罚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正确而全面的评价。

现在的孩子从入学前在家里就一直生长在一片夸奖和赞美声中,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爷爷、奶奶的宝,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让大人夸成了一朵花。久而久之,孩子会形成自负、自大的不良个性。这样在以后的竞争中,难免会因为一点挫折而一蹶不振、一败不起。与其看着他们以后在工作中栽大跟头,还不如从现在开始就明确其缺点,让他们变得理性一些,从而能学会勇敢地面对真实的不够完美的自我。杜威就曾说过:“要有约束的规则不断对儿童的行为进行修正,才能使一粒树种长成一株栋梁不至于长成一墩乱枝。”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敢于指出学生的缺点。某些同学上课不集中精力,东张西望,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在用眼神示意、动作阻止等一系列手段无效时,老师就应该停止授课,及时提醒那位学生。当然,提醒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咱们班同学上课真专心,可是老师发现个别同学好像需要注意一下。”再如:“某某同学,你刚才专心听讲了吗?”一句简单的话语可能使学生马上回到正常的学习状态中来,甚至可能会影响他一周、一个月或一个学期。

在批改作业时,某些学生的作业不规范,书写潦草,看不清楚,老师若不及时指出,这个学生就有可能认为他这样写已经得到了老师的允可,是可行的。这时,老师就要及时运用批评手段,可以在作业后面直接写上评语:“老师发现你最近完成作业的情况并不是很好,这样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希望你能及时改正。”如果学生有抄袭现象,就更要予以核实并教育了。

小组合作探究时,老师可在布置探究任务的同时,宣布奖励和惩罚措施,不能让学生认为完成任务与完不成任务一个样,要让学生知道不认真完成任务的后果。如可让完不成任务的那组同学集体背诵学过的某条知识,或一块为全班同学唱一首歌,或负责下一次的作业收集等。看似不多的补偿性任务,也能让他们知道什么叫赏罚分明。

在组织班务活动后,老师也应及时地对活动结果进行总结,表扬好的同学,指出活动中不积极的同学,同时也要注意下次组织活动时,尽量把这几位同学分布在不同的组,以期受到别的同学的熏陶,获得别人的帮助。

在与家长见面时,不要只与家长报喜不报忧,应该让家长知道他们的孩子在学校有着什么样的表现,结合孩子在学校、家庭的综合表现,全面、客观地评价孩子,给家长提出中肯的指导性意见,才是真正地对家长负责,对学生负责。

当然,我们在这里所述,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它毕竟要与其他教育思想和手段并存共用,方能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目的——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任何只依赖于某一种教育手段就妄想达到所有教育目的的想法都是片面的、不足取的。

批评与惩罚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果批评过于苛刻,惩罚过于严厉,或者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个心理极其脆弱的学生,就有可能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在批评与惩罚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正所谓“用广播表扬,用电话批评”,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教育策略。

补充一点,批评与惩罚并不等于体罚或变相体罚,它们二者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山东教育》20135月第15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