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凭什么是名师

发布日期 : 2013-07-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临沂市西郊实验学校   王维审

 

周末回老家,村子里的幼儿园门口悬挂着一条大横幅,上面写着:欢迎某某学校著名教师某某某加盟我校。

幼儿园是我初中的同学办的,是发小也是无话不谈的朋友。而条幅上的某某某也恰巧认识,是同行,颇为熟悉。一个中学的老师怎么会加盟幼儿园呢?心生疑惑,便拨通同学的电话询问详情。

同学解释说,为了让幼儿园的教室、桌凳等资源在周末也不闲置,便招收了周末辅导班。辅导班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都有,自然就需要聘一些兼职的中小学教师,某某某就是他请来的辅导教师。

“据我所知某某某并不是什么名师呀,为什么要这么宣传呢?”在我的印象中,某某某无论教学能力还是工作态度都很一般,在学校里并不出众。在这里却被宣传成名师,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你真是教书教傻了,他不是名师,他所在的学校是名校呀!名校的老师当然就是名师,没看见我连他们学校的名字都打在条幅上了吗?”同学在那边开始笑起来,我的愚钝看来是出乎他的预料。

原来如此,名校的老师就是名师。或许,我的同学看重的并不是某某某的教学能力,而是他名校教师的名头,而这个名头在学生家长的心目中是占有十分重要的分量的,自然会为辅导班的招生带来“名师”效应和极度繁荣。这虽是招生炒作的权宜之计,但其中所包含的人们对名师的崇拜和尊崇可见一斑。

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这些所谓的名师又是从哪里来的?我想这其中有两个渠道,一是裙带关系,二是行政认定。

裙带关系是说这些“名师”之名是因为沾了外在因素的仙气,虽然自己并不优秀,但借着“母因子贵”或“父因子荣”的关系连带而成名。因为一个占尽优势教育资源的名校往往可以为教师造就更多成功的机会,一些原本业务素质稀松平常的老师在优质生源的哄抬下便成了名师。比如刚刚提到的某某某,就是因校而“名”的,与其自身并无多大的关系。

行政认定是说很多人是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成为名师的,这突出表现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定期评选的名师、能手、骨干上。这些荣誉的获得是要靠证件来累加的,也就是以荣誉换荣誉。比如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讲课、教学奖、论文、课题等“硬件”后,很可能就会换来级别不等的名师称号,略次一点的,可能就是骨干。如此种种,教育这个行当就在争做“名师”战斗中,竞争得越来越残酷。可以说,在每一个名师的称号下,无不惨淡着众多教师的血汗和学生的泪水。

不可否认,部分功成名就的老师,他们的心思并不放在教育教学上,而是把名师之名变成了获取名利的工具。很多名校的教师,其工作能力未必比普通学校的教师要强,工作态度更不如那些默默无闻的弱校的老师,但他们却赚取了名校带给他们的丰厚回馈,名誉的或者是物质的。

当然,在我们的周围不乏既具有真才实学又对教育充满无限热情的名师,他们大多来自基层的无名学校或者偏远封闭的落后地区,但他们有教育的激情和热情——或用思想和智慧论战,或以冷静的思考审视自我,或以文字记录自己鲜活的教育实践。

他们不是名师,他们不处在名校,但他们有能力思考中国的教育,有勇气为中国的教育呐喊。与他们相比,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问那些所谓的“名师”:你凭什么是名师?

 

(《山东教育》20136月第18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