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也需要“调结构”

发布日期 : 2010-06-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高密市姜庄中学 孙文朋


  盘点近期教育热点,“均衡发展”和“轻负高质”印象最深。


  作为一线教师,我更关心后一个问题。因为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可是,课堂教学效益提高之后呢?我们反思过这样一个问题没有:课堂上,我们的“讲点”更多地是以班级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程度为基点的,也就是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或者说“已经学会了什么”,那么,个别学生呢?我们给予必要的关注了吗?事实上,随着办学行为和教学行为的进一步规范,我们也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了解清楚,进行针对性辅导,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大多数时候没有太多的课余时间根据个性特征进行施教,课堂教学只是完成既定“教学任务”、执行教案的过程,造成部分学生对知识点存在“盲点”“模糊点”等问题。也许,有的人会说“我们学校也采取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有效措施了呀”!可现实操作成效如何呢?退一步说,即使有效,我总认为这些措施只是对课堂教学的补救,充其量是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的“微调”。在学校、在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是让学生在海量的练习中尝试错误,从错误中反省自己,通过悟出一点道理来提高成绩。于是,“请家教”成了眼下最流行的做法。《中国教育报》刊发的《一个家长的“减负”随想》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这个孩子是你的全部,是你的100%,随时都牵动着你的心。”这也许是家教盛行的深层因素吧。我个人以为:假如是一对一的家教,先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再讲解,是很有可能奏效的。但事实上,往往越是“名师”家教,学生越多,就等于把课堂从白天搬到了晚上,从学校搬到了家里,这样又造成了新的课业负担。


  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明确提出“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将是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结构调整”一时间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我不懂经济,但由此联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改革。在班级授课制前提下,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同时,我们能不能也采取“调结构”的办法来对学生进行更好的个性化辅导呢?


  2009年9月,在《贵州日报》刊登了这样一则报道:贵阳市教育局研发“中小学自助网络学习系统”。即以人教版教材和课标为依据,小学三、四、五三个年级语、数、外三个学科,初高中各年级语、数、外、理、化五个学科,选出知识点的“薄弱点”、常见错误、关键点,集中广大教师多年的智慧做出解题方案和思路,制作成孩子喜欢的动漫、视频,放在网上,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要解决、要寻找的问题疑惑,吃到他需要的“自助餐”。看到这则报道,笔者深为教育感到庆幸,为贵阳市之举而祝福,我深以为这不啻为一种新尝试。我们可以想象到:这个系统形成并运行后,它将是一个强大的优质教学资源平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供帮助,变革现有的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如同病人到医院看病,都期望上好医院遇见个好大夫,好大夫才能对病情有一个准确的诊断,才能开出有针对性的处方,也才能做到药到病除。学生无论是在哪个学校学习,遇到困惑的问题,除了可以寻求学校老师的指导,还可以登录这个学习平台,搜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果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案,还可以发布求助信息,还能够与最优秀的教师“固定视频”,甚至可以后台连线直接对话解决问题。这样,就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学习”和“发现学习”。


(《山东教育》2010年5月第14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