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标题 大智慧

发布日期 : 2020-04-13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小标题  大智慧

    ———肖培东标题教学艺术例谈

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学校      

标题,《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 语文课文标题“居文之首,勾文之要”,它可能涵盖文章的主要内容;可能是文章的行文线索;可能语言生动形象,让读者对文章内容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还可能含义深刻,意蕴悠远等等。标题不仅是作者匠心独具的思考成果,也是读者走进文章、走近作者的路径之一。

阅读肖培东老师的《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肖培东语文课例品读》,发现肖老师就是标题教学的行家里手。书中收录了16篇教学实录,除一篇作文教学课例和校本教学课例外,其余14篇是阅读教学课例,有10篇阅读教学课例涉及标题教学。让我们结合书中的课例来分析研究肖老师的标题教学艺术。

一、课始:巧借标题,激趣导入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面临着学生兴趣不高的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举手率越来越低的困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欲望和热情,营造积极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一直是语文教师不懈的追求。

肖培东老师常常在课之初,抓住标题做足文章,不仅简洁高效地导入了课文学习,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浓浓的语文学习氛围,为课堂教学有序高效开展做下良好铺垫。肖老师借助标题、激趣导入的教学策略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巧借标题,质疑激趣

执教《假如我有九条命》时,肖老师开门见山,请学生提出问题:“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时,你最想问些什么?”基于学生的疑问导入教学,可真是一个巧妙的方法。教学《我的早年生活》,肖老师针对文章标题单刀直入:“这里的‘我’是谁?哪个国家的?知不知道与他相关的一些事情?”通过一番针对课文标题的师生对话,老师不仅了解了学生知识储备情况,而且为指向文体样式(个人自传)的阅读教学做好铺垫。

(二)巧修标题,辨析激趣

教学《始得西山宴游记》,肖老师领读完注释中的难读词语之后,就抛出一个烧脑的问题:“我们已读过了这篇文章,我想请问一下同学们,柳宗元所写的这篇文章,题目能不能改成《西山宴游记》?” 一问激起千层浪,问题有效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平衡。学生主动走进课文去寻找两种“游”之得的语句,于教师引领下在文本间字斟句酌,明确了两个语段所写内容的不同。进而比较原题与改题的区别,明确了“始得”的特殊意义,不仅了解了课文题目的内涵,而且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三)读标题,借题发挥

执教《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简单的师生问好之后,肖老师是这样开课的:

师:同学们,时至岁末,这节课我们需要回到近百年前北京大学的演讲堂里,去聆听蔡元培先生发自肺腑的演讲。先一起大声地把本文的标题读出来,预备,起!

生(齐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师:这篇演讲词,同学们已经看过了。我想请问同学们,这篇演讲词里,哪一句话点明了蔡元培先生此次演讲的主旨和内容。你能找到那句话吗?

1:第一段的最后一句。

学生大声朗读标题,教师明确文体。以此精准切入,引领学生寻找演讲词的主旨句———于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然后紧紧围绕这一演讲核心句,牵一发而动全身,辐射到演讲的各个特点。肖老师艺术地上成了一堂“演讲”的语文课,学生读出了演讲的味道,也读出了语文的味道。无独有偶,肖老师执教《皇帝的新装》,开课即让学生“大声地喊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接着明确文体———童话,然后紧扣童话文体语言富有“想象甚至夸张”的语言特点展开阅读教学。

教学初中语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和《皇帝的新装》,肖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标题,明确文体,指明阅读教学的方向。而执教小学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肖老师就另辟蹊径了。一番师生互动交流后,他这样做: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

(生齐声朗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同学们,你觉得标题里的哪个字最美呀?

生(齐声):花!

师:花,很美,一直开放在我们的心里。那你能给花组词吗?你能给花造句吗?把花的美说出来。(学生纷纷举手)

肖老师从课文标题的关键词入手,训练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后面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铺垫,将一棵语文之花悄然种在学生心田。

二、课中:妙用标题,品读文本

(一)紧扣标题,设计主问题

“问题是撬动思维的杠杆”,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犹如一把文本解读的钥匙,可以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点燃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老师、与同学思想交流碰撞的火花。余映潮老师认为,主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具有“以一当十”的力量。肖老师擅长借助主问题来以点带面,在主问题中套有小问题,这样环环相扣,引导学生品析字词句,细读文本,荡入阅读教学的佳境。

肖老师执教《斑羚飞渡》和《沙之书》时,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之后,提出品读课文的主问题。执教《斑羚飞渡》时,他说:“现在同学们思考一下,抓住读过的这几个段落,再联系全文,想一想,这次的‘斑羚飞渡’,是一次_______的飞渡?请把这句话补充完整。填上形容词或者其他词来表现这次飞渡的特征。”肖老师以主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关键性语句,多角度(感情色彩、技术特点、组织程序、精神意义)品读评析课文内容。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追问缘由,引领学生贴着文本感受字词句的温度,推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逐渐深入。学生的回答颇具创意,品读感受精彩纷呈。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以朗读来支撑阅读教学,以朗读来推动阅读教学,不经意间就促成了阅读教学的小高潮。

异曲同工的是执教《沙之书》:“请同学们结合文本思考一下,《沙之书》,是一本_______的书?”肖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具体语句,概括提炼出 “沙之书”变幻不定、无始无终、无穷无尽、不断生长、神奇荒诞、玄幻、无限的特征。

(二)朗读标题,体悟情感

肖老师教学《春酒》时,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入“读标题,品春酒”环节。

师:标题,你们想想看,只有两个字,该怎样读?

2:我觉得应该读出一种自豪的感觉。春酒。(重读“春”字,自豪地)

师:春酒,为什么要如此自豪?

2:因为春酒是家乡的东西,应该引以为豪。

师:对,家乡的酒,这是家乡的酒,甜不甜?

2:甜。

师:甜!再来,自豪地读出春酒的甜味。

2:春酒。(甜,自豪)

课堂上有11位学生根据自己最初的情感体验来朗读课文标题,那是11种认知方式迥然不同的表达,也是11种生命状态在体验揣摩作者情感。肖老师引导学生寻找如此朗读的缘由,牵引着学生稚嫩的心灵慢慢浸润文字的芳香,让他们的情感在师生对话和朗读体验中发酵、升华,进而逐渐走进作者琦君的内心世界,与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感受文字背后的美好与深沉。

三、课尾:自拟标题,升华认知

肖老师教学《在沙漠中心》的最后一个流程是:改写标题,记住在“在沙漠中的心”。在师生共同概括文意,品读关键语句的基础上,肖老师这样说:“老师觉得‘在沙漠中心’这个标题更适合作副标题,学了这篇文章后,如果你来添一个正标题,把原标题当成副标题,你会怎么写?”学生集思广益拟出了各种漂亮的标题,“走下去,继续走下去”“内心的平静” “感悟生命”“领略一次海风的滋味”,学生的拟题或深刻,或生动,或浪漫。肖老师最后亮出自己的拟题“在沙漠中的心”,可谓巧妙独到。结课大家齐读:“上路吧,普雷沃!我们的喉咙还没有噎住: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掷地有声的誓言在教室里久久回荡,也将在每一个学生心中久久回荡。

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要么是经典名篇,要么是时尚美文,都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反复斟酌的文章。其标题常常是文章美丽而明亮的眼睛,能够明眸善睐,传情达意。如果教师能够充分挖掘课文标题的意义和作用,研究标题在阅读教学中的教学策略,定能促进阅读教学渐入佳境。

(《山东教育》2020年3月第11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