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拓展,促进阅读

发布日期 : 2019-11-11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有效拓展,促进阅读

    ———初中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途径浅析

山东省泗水县泗河中心学校   徐文利

拓展性阅读是对文本的深度思考,是课内到课外的有效延伸,它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有些教师在教学时不知道如何拓展,导致学生盲目阅读,严重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率。那么在具体教学中,有哪些有效的拓展途径呢?笔者结合自身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从以下几点进行了探索和阐述:

一、根据文本知识进行拓展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如作者的生平时代、文章的写作背景,文章的文体体裁、表现手法等,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和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实际,对其中的一些知识进行相应的拓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进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时,文中涉及几个关键点:一个是作者本人“鲁迅”,一个是“百草园”,一个是“三味书屋”,还有一个比较引人注目的是三味书屋里的“先生”,也就是“寿镜吾”老先生。为了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鲁迅的故家》中关于“百草园”和“寿镜吾”老先生的描述;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阅读《鲁迅小说中的人物》中关于“‘三味书屋’名字的意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阅读《鲁迅的青年时代》中关于“鲁迅名字的由来”以及“早年私塾学习”的部分,促进学生对文章的多角度解读。这样,通过拓展性阅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文章中的关键点了解得更加透彻、深入。

二、在文本空白处进行拓展

所谓“空白”就是指文章中作者没有明确写出来,等待着读者去发现、填补和阐释的部分,它存在于文章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细节描写等各个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进行拓展性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的想象,开拓他们的视野,加强他们对文本的深刻感悟。

比如,在进行《孔乙己》的教学时,文章中写孔乙己最后一次来酒店,被掌柜取笑因为偷东西而被打折腿时,低声说道:“跌断,跌……”这里的省略号很有意思,孔乙己怎么不说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这个空白点展开联想。其中有学生说:“孔乙己是没有勇气说出更多的跌字了,他心虚,怕引来别人的嘲笑。”还有学生说:“孔乙己想以‘跌断’为理由糊弄过去,但转念一想,这种说法根本骗不了别人,他的内心非常矛盾。”也有学生说:“孔乙己是在以这种方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这件事了,因此语气非常弱,后面的话几乎听不到了。”一个省略号,多种解读。这样,通过在文本空白处进行拓展,让学生感受并领悟到了文章的未尽之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他们的想象,让他们感受到了文本留白的艺术。

三、在问题生成处进行拓展

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疑问,如果教师对这些疑问视而不见,将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成的问题,并进行有效引导和拓展,激活学生的思维,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他们语文学习的效率。

比如,在进行《金色花》的教学时,有学生提问:“孩子为什么要变成金色花而不是别的?”这是从学生的视角产生的好奇,教师可以趁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有学生说“因为金色花非常漂亮,如同妈妈的爱一样美丽。”有学生说:“因为它是印度圣树上开的花,如同妈妈的爱一样圣洁。”还有学生说:“因为金色花给人一种辉煌灿烂的感觉,因此它更能代表妈妈伟大的爱。”这样,通过在问题生成处进行拓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更让学生对该诗的主旨理解得更加深刻。

文本拓展的方法还有很多。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拓展时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需要,进行有度、有效拓展,而不是天马行空地随意拓展,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拓展性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个性品格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为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文本知识、文本空白、学生问题等多个角度进行拓展,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山东教育》2019年10月第41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