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借鉴”架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
发布日期 : 2019-06-10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山东省平度市西关中学 崔玲玲
写作中的“模仿”“借鉴”都是指取别人作品中的长处或经验弥补自己作品中的不足的做法。但“借鉴”与“模仿”又有所不同。形似而神不似,谓之模仿;神似而形有异,称为借鉴。“借鉴”“模仿”不是生搬硬套,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创新,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力。
一是模仿、借鉴文本的主题。
中学生作文,最难的就是不会立意。有人认为立意就是主题,其实不然。严格地说,立意和主题并不是一回事。立意产生在写作之前,而主题是作者通过文章所表达出的基本思想。我们无法知道作者写作时的立意,但我们可以从作品中明确文章的主题,再循着主题及作者的构思了解当时写作时的立意。阅读与写作思路正好相反。因而,在阅读课教学时,教师就应该以文本为例,教学生明确文本的主题,再了解作品是如何立意,立了怎样的“意”。如《紫藤萝瀑布》,“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就是文本的主题。它告诉人们,人的一生是不平坦的,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幸,但不能被命运压倒,要对生命保持坚定的信念。从而明确作者的立意,就是托物言志,借对盛开的藤萝的细腻描绘,抒发自己内心的喜悦、感慨,从而感悟生命的哲理。学习此单元后,就可以让学生借鉴这几篇文章的立意方法写作文。学生在借鉴文本的同时进行写作训练,自然就会懂得该如何立意。
二是模仿、借鉴伏笔的运用。
学生写作文,往往就事写事,就人写人,不注意人与事之间的前后联系,不注意事与事之间的前后联系,也就是说不会照应,不会铺垫,不会伏笔。例如写《我的妈妈》。某学生为了突出妈妈对“我”的爱,写道:“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妈妈背着生病的我一步一滑地往医院疾走……第二天早上,退烧后的我醒来之后,发现妈妈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妈妈守在我的床边一夜没有合眼。”读者不禁要问,父亲呢?为什么让母亲一人承担照顾孩子的重担?这就是缺少伏笔或铺垫所造成的记叙不周密的现象。因而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多借鉴这方面的范例。教师引导学生借鉴伏笔的运用,从而使记叙更加严谨周密,也不失为提高写作技能的一个妙法。
三是模仿、借鉴选材的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借鉴文本选材的技巧。比如训练写人的记叙文,你可以让学生借鉴《背影》中“选取生活中的动情之事,突出动情瞬间”的写法写一个生活片断。记得一位女生借鉴《背影》的选材技巧写了一篇题为《父亲》的作文,其中一段这样写道:
父亲因车祸摔伤了腿,勉强能下地,走路一瘸一拐的。寒冬的一天,雪下了厚厚的一层,路面上结了冰。因上学路远,父亲不放心我,说:“天冷路滑,还是我送你吧。”我担心他的腿,可父亲笑笑说:“骑车,不碍事。”一路上,父亲小心谨慎地骑着车子,生怕滑倒摔着我。自行车在辗起冰辙的路面上左右摇晃,随时都有滑倒的危险。我在心里埋怨:这样送我还不如我自己走呢。父亲小心地蹬着车子,一不留神,车子向左侧歪去。在车子将要倒地的一刹那,父亲费力地用他那只受伤的腿支在了地上,然后紧张地问:“没摔着吧?”我的喉咙哽住了,“爸爸……”我哽咽着说不出话,爸爸咬着牙,支起车子说,“上来吧,我没事。”重新坐在爸爸的车子上,我的心在流泪,爸爸每蹬一下脚蹬,我的心就剧烈地抽泣一下。我曾经嫌弃爸爸是个老农,没身份,没地位,让我在同学面前没面子;我曾经沮丧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没有多余的钱给我买新车子。而此时此刻我懂了,我是富有的,世上还有什么比拥有深沉的父爱更阔绰的呢?
小作者选取了生活中发生的父亲在大雪天送女儿上学这个普通而又动人的故事。骑着自行车在雪中险些滑倒的一瞬间,父亲用受伤的腿支撑在地上,避免自行车摔倒,保护女儿。女儿从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感受到自己精神上、情感上的富有。小作者借鉴《背影》的写作手法,在立意上有所创新,感情流露自然、表达贴切。这就是基于阅读中的写作训练的目的所在。
应该说,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就是训练学生写作时最好的例文,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找到值得借鉴的地方。
(《山东教育》2019年5月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