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鱼

发布日期 : 2015-09-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莱芜市钢城区里辛一中     

 

又是百花绽蕾、麦苗返青的季节,望着眼前大片的新绿,我想起了小时候那次麦田捉鱼的经历,许多曾经黯淡的往事便在脑海中鲜活明亮起来。

我们的小山村坐落在大山脚下,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那条小河除非连续干旱,一般不会干涸。村里山岭地多,平原地少,风调雨顺的年景,家家五谷丰登,若是雨水稀少,收成就难尽人意。为了旱涝保收,村里修建了一座扬水站,“厂”字形的渠道从河边凌驾于半山腰上,两条水渠像两条长蛇蜿蜒环绕在山上。这样一来,山上山下,大部分农田都能得到灌溉。

那条小河,岸边生长着丰茂的水草,河里蓄养着成群的鱼虾,扬水站上水时,有些鱼儿一不小心竟被吸了上来,顺着水流一直游到地里。村民们浇地时居然捉到了活蹦乱跳的鱼,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有几个精明能干的人径直跑到扬水站的水源头处,使用一种小型渔具在水渠里截鱼,争抢碰撞中,有人竟从扬水站的横渠上掉了下来,摔得头破血流,惨不忍睹……从那以后,村里下令,扬水站上水时,任何人不准爬上扬水站逮鱼,鱼落到谁家就属谁家。久而久之,这项规定竟逐渐演变成一种习俗,谁家地里进了鱼,不仅预示着这块农田将喜获丰收,而且也预示着这户人家从此将人财兴旺、吉祥安康。

那年冬天,雪来得又迟又少,天气干燥异常,到了春天,也只下了两场毛毛细雨。山岭地里的麦苗干巴巴地蜷缩在地里,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有经验的老农蹲在地里扒拉几下麦苗,心里顿时有了数,站起来急匆匆就走,不指望天也不指望地,就指望村里的扬水站。喇叭里一声令下,村民们扛着镢头和铁锨,提桶挑担都赶到了地里。清澈的河水从主渠里分流而下,像一条条潺潺的小溪,流过草木岩石,静静地淌进麦田,那些枯黄的麦苗儿畅快地吮吸着甘甜的河水,好像瞬间鲜绿了起来……

当河水流到我家地头时,天已正午,父亲端着铁锨跑前跑后,生怕哪个地方漏水或开口,不时用铁锨改改挡挡。下一户就该二拐子家了,可二拐子还不见人影,后一户人家早已急不可待,全家劳力都站在地头等待。二拐子平时好吃懒做,手脚还不干净,村里人都对他避而远之,这会儿大伙都在坡里等候浇地,他可能还在家里撅着屁股睡大觉呢。

“把水改过来!”那户人家大声喊道。

父亲犹豫了片刻,但还是把水改进了二拐子的地里,那几个人很不满意地嚷嚷起来,父亲什么也没说,只顾低头改水引水……

然而就在这时,我看见二拐子家麦田里的水沟里,有什么东西晃动了一下,好像一条鱼?我探着身子向麦田里张望,没错,就是一条鱼。

“鱼……鱼……”我指着麦田大声喊道,周围几个人都围了过来,大伙都看清了,那真是一条鱼,起码也得二三斤重。有人向沟里扔了块石头,我刚要挽起裤脚下水,父亲大声对我喊道:“快去叫二拐子来。”

“爹,他坐享其成,还让他不劳而获。”我噘着嘴巴,愤愤不平地说。

“对啊,这也太便宜他了……”周围的人都议论起来,有个性急的人抡起镢头就要砸。

“谁也别动。”父亲厉声制止说,“风俗可不是随便更改的,福气也不是说抢就抢的,还是让二拐子自己来吧。”后面有几个年轻人捂着嘴偷偷笑起来,但没人再敢去抢鱼。

我一路犯着嘀咕,极不情愿地来到二拐子家,当我把事情说完后,二拐子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我巴不得他不相信我的话,不愿再多说一句,转身就走,可还没等我赶到地头,二拐子已从后面追了上来。我忘记他经过我身边时又问了句什么,但我却清楚地记得二拐子拨开围观的人群,亲手从麦田里捉住那条鱼时的惊喜,在大家真诚的祝福声中,二拐子脸红了,有几滴泪从他眼里流了出来。

从那以后,二拐子好像变了一个人,每天早出晚归,勤奋劳作,施肥、浇水、锄草、间苗,样样不落,从不疏忽,等到收割庄稼的时候,他的麦穗比任何人家都饱满……也是从那以后,二拐子彻底改掉了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恶习,变得吃苦耐劳、勤劳朴实,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终于赢得了人们的夸赞和尊重。

多少年过去了,那些贫瘠的山岭地,村民们已经因地制宜种植上了各种果树,再也不用担忧天旱庄稼的收成;那座功绩卓著的扬水站,也因废弃多年而早已坍塌,但是村民们田野里躬耕劳作的美丽画面,淳朴善良的风俗人情,却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中。我不相信世上会有神灵,但我却相信父亲的谆告:一个人,不论高低贵贱,只要心怀梦想,生活就会为他改变模样。

 

(《山东教育》201578月第2324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