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怀仁 优雅 幸福

发布日期 : 2015-11-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宁阳县教科研中心   孔令军

 

每当夜晚来临的时候,告别了一天的喧嚣,拧亮台灯,端坐窗前,心驰神游于喜欢的书籍之中,是多么高雅的事情啊!那是纯洁自己的心境,砥砺自己的心志,那是沐浴在温柔的春风中翩翩起舞,那是与心仪已久的“大家”在谈心,悉心聆听他的箴言和教诲。

每每这时,我的内心总是充满了一种难以言传的欣慰与满足——读书、教书;读书、写文章,此间的人生快意,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体会到的,而只有热爱,沉醉,并长时间地以之为乐,才能真正找寻到读书所带来的幸福的真谛,而那种幸福的感觉,也是不期而遇的。

最早所读的书籍是在三十年前积攒的一本本心爱的小人书——连环画,那时我七八岁,攒了足足有一大箱子,经常不断地拿出来,向亲戚、朋友炫耀一番。也正是在那时候,培养了读书学习的兴趣,我从一本本的连环画中认识了孤胆英雄,感受到杨家将满门的壮烈,为董存瑞、黄继光的精神深深震撼,为卖火柴的小女孩深切地同情……

上了小学,读课外书就成了我的最爱。忘不了去村子东坡里放羊时候读的《西游记》,那是从邻居跟忙叔家里借来的一本书,虽然已经翻得很破烂了,但极好看。羊儿在专心致志地吃草,我在心无旁骛地读书,书中的神话故事竟然有那么神奇的力量,吸引着我不忍释卷,什么傲来国、花果山、西天取经、斗法除妖的故事,永远长久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我从跟忙叔家又借来一本翻得几乎烂了的《聊斋志异》,跟父母赶着牛车去二里路外的公路上晒麦子(那时农村是没有公路的)。夏天的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白花花的阳光直刺人的眼睛,路旁的杨树下成了最好的乘凉所在。我躺在地排车厢里津津有味地看着,完全被那生动的故事吸引了,以至于对其中的人物、情节久久不能忘怀。

小学二年级时,我订阅了《中国少年报》,每周一张,我削了一根小木头长杆,用线绳串起来,挂在墙上。每次来了以后,就醉心地看,我完全被那些坚强的同龄人感动了,并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一次次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从亲戚家借来的作文选也成了我最爱读的书。记得最初的作文就是模仿和借鉴它们的,写完之后很多都被老师在班级里作为范文来念,这就更加坚定了我读书写作的兴趣。

1986年,我读四年级时,花八毛钱从我们的乡镇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厚厚的《优秀作文选》,那本书是我梦寐以求的!闻着淡淡墨香,我兴奋得难以入眠,因为班里的好几个同学都已经买来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本书真成了我小学时候的最爱。

上了初中,最难忘的是读的那本厚厚的《红岩》,罗广斌、杨益言的叙事技巧真是无比的高超,能把那么多的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最令人感动的还是书中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江姐、齐晓轩、成岗、许云峰、华子良……以他们宝贵的生命捍卫了红旗,以他们不屈的精神铸就了新中国!看完之后我仍然长时间地沉浸在读这本书的氛围之中,为那些可爱的、悲壮的人物感动着,并产生了读革命书籍的浓厚兴趣。

于是我从爱读书的根哥家借来了莫应丰的《将军吟》上、下册,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忘掉自我地看起来。我完全被彭其、胡连生、陈静泉三位将军的形象深深感染着,感受到“文化大革命”对一大批人物的迫害之深,痛恨着那个令人发指的“十年浩劫”。我也从作家莫应丰的身上隐隐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及艺术禀赋,并产生了多读好书的念想。

考上师范以后,杨沫的《青春之歌》陪伴我度过了一段人生中难以忘怀的时光。从小说的主人公林道静的身上我学会了坚强,并积极乐观地生活,同时也为书中那些逐渐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深深的感动,在我的心底里默默地祝福他们,并以他们为我人生的榜样。这样人的一生才是最有意义的一生,就如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所说的那样:“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天啊,这句话曾经鼓励过青春期萌动的我,使我对人生、对未来充满了激情,以无比热爱的态度去生活。

后来我还读过《三家巷》《红旗谱》等,我都被其中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激励着,使我的人生也充满了正义感。

随着“琼瑶热”的兴起,我也读了不少琼瑶的小说,像《彩霞满天》《几度夕阳红》《燃烧吧火鸟》《一帘幽梦》《金盏花》《彩云飞》等等。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读书生活是多么可贵啊!

印象深刻的还是读《穆斯林的葬礼》,作者是女作家霍达,本书曾获“茅盾文学奖”,它曾经感动中国几代读者,以“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楚的命运”示人。我永远忘不了那个暑假,当我读到小说的最后部分——书中主人公楚雁潮送别韩新月时,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文学艺术的魅力感人至此!

22年前的1993年,我参加了工作,教起了心爱的语文。我逐渐发现,要教好语文,教师必须首先具备广博的知识,而原先自己读过的那些书太少了,而且必须去读教育与理论书籍。这些知识与教育理论从哪里来?从平时我们点滴的积累中来,从教师大量的阅读中来。

陶行知先生说过:“只有好学的先生才能教出好学的学生。”你想想:一个不热爱读书的语文老师怎么去要求他的学生热爱读书学习?所以语文老师平时就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勤于读书,勤于做读书笔记。所以我读《唐诗》《宋词》《元曲》,读散文佳作,读名家名篇,读教育理论书籍,读刘国正、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程翔、韩军、王崧舟、李卫东,古今中外的文章都有所涉猎,并养成了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我给自己提出“无论多忙都要读”的激励!时间长了,我慢慢感受到,书中的那些东西积淀成了自身的文化底蕴。我要努力成为具有书香气质的语文教师。于是,我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精彩而富有情趣。

奇怪的是,越是坚持读书,却越是感觉到自己读的书少。

于是,我自费订阅了《山东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等刊物,阅读并做了大量的摘抄与心得笔记。

我给自己规定好,每天无论再忙,都要拿出最少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读书充电。在我的语文教学生涯里,我也经常走进图书室、阅览室埋头读书学习。除了阅读大量的教育理论书籍以外,我还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古典文学名著,此外还有《三言》《二拍》《人民文学》《收获》等等心爱的书刊。

细数了一下,从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我所记的读书笔记已达43本之多,我给它们分门别类、分别命名,有《博雅集》《灵韵集》《茗斋札记》《唐之韵集》《回眸集》《思忖集》《菊之韵集》《秋韵》等等,它们记载着我读书治学的经历,记录着我读书的欢乐,每每回忆起来,心中总是觉得充实与快乐。通过读这些书,我变得思想丰盈,有了自己的一些观点。而所做的这些读书笔记也成了我今生的最爱。

于是我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灵动起来,深受学生的喜爱与好评。

苍天不负有心人。我的付出终于换来了应有的回报,我先后执教了县、市优质课及山东省创新观摩课,五次执教县公开课,多次参加县委组织部、教育局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并被评为“泰安市教学能手”“泰安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泰安市教学先进个人”“泰山教坛新星”“泰山教坛英才”等。

有了读书所奠定的良好基础,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了。我从1998年开始,先后在《山东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学习》《语言文字报》《作文教学通讯》《初中生数语外》《作文与阅读报》《读书与做人》等国内知名的刊物上发表诗歌、散文、论文30余篇。

要求学生写作文,我也写下水文,用教师榜样的作用来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学生。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那样:“教育不在于所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我所写的下水文是学生最喜欢的,他们也想和老师比一比。因此,我所教的班级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全县前茅,我所教的学生的习作先后发表在《作文与考试》《中学生优秀作文》《作文报》《中学生读写》等刊物上,最主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创作的欲望。

2011年暑期宁阳县语文教师封闭培训会上,我写了一篇八万字的发言稿,对全县的语文教师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新课程理念的培训。会后,老师们普遍反映这次培训质量高,效果好。我想:这要得益于我这些年来读书所得到的益处。

南方某所很有名的学校大门上有一副楹联,我一直记忆犹新:“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我深深地体会到它的好。

“静坐自无妄为,读书即是立德。”读书可以使一个人变得优雅、高尚、智慧起来。

最重要的,读书是一件幸福的事。

 

(《山东教育》201510月第30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