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古商城

发布日期 : 2015-09-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滨州里则树人学校   苏振华

 

人间四月,春阳满天。暖风醉人,柳絮飞舞。

我,带着一种虔诚,一种敬畏,一种尊重,静静地站立在古商城牌坊前,昂视镌刻着“大街”二字的砖瓦牌坊。牌坊雕梁画栋,古香古色,宛若一扇敞开的时空轮回大门。

此刻,再上前一步,便到了熙熙攘攘的清代商业街。

没有犹豫,没有思忖,默默祈祷,跟着人流,我已轻轻流进大街,满载着对她的唏嘘不已。

古朴的大街,依旧可以感受到昔日的繁华与热闹。此刻,却看不到匆匆忙忙的身影,更听不到繁杂的吵闹,一切都是那样地秩序井然。

眼前,是青色气息浓郁的清代建筑群;

脚下,是拓印了无数行人足迹的青色石块;

耳畔,是穿越了无数风霜雪雨的遥远叫卖声。

喜欢她,只需静静地走过;喜欢她,只需默默地欣赏;喜欢她,只需听从心灵的召唤。

伸出手,我小心翼翼地触摸青青的砖墙。

那青色的古砖墙,静默而质朴,可爱而悠远,淡雅而脱俗。通过指尖,给我一丝清凉,给我一丝粗糙,给我一份历史,给我一份厚重。

古商城的墙砖,比魏氏庄园城墙的青砖略小些,有些虽经风雨侵蚀风化,但一样透着安静、谦和、朴素和深沉,像是一位矍铄的老人,在轻轻诉说着岁月的久远,时代的变迁和人事的沧桑。

低头,跟着房屋的根基游走,去探寻另外的一种惊喜。

青砖下的条石根基,或铺,或立,焕发着历史苍黄的基色。那是雨水的浸润,那是风霜的洗礼,那是历史的赏赐。

典雅的大街,青砖古瓦,店铺外,烫金的老字号,在熟悉的春风中诉说这里曾经的盛世与喧嚣……

恍惚间,有一种前生今世的感觉在弥散。

静静的古商城,宛如《诗经》里的静女,身着素衣,高挽发髻,一双明眸,透着灵秀,透着诗意,透着无可言传的妩媚与成熟。

我想,若是阴雨天,撑一把油纸伞,一个人静静地徜徉在悠长的古街道上,欣赏着琳琅满目的牌匾旌旗,欣赏着店面里的林林总总,欣赏着身边形形色色过往,定是另外一番滋味了。

我只是兀自地逛着,逛着,用心灵的鼻子寻找隐藏在古城角角落落里历史的气息。

一步一步走进“周村烧饼博物馆”,心怀一份兴致,心怀一份虔敬,心怀一份渴望。

细细欣赏烧饼的制作流程,那不像是在制作一种美食,更像是在雕琢一件工艺品。在巨大的石碾面前驻足,在木质的小麦脱皮出风机面前,一遍遍地慨叹古人的智慧;在一张张名人合影前驻足,一次次地赞叹周村烧饼辉煌的历史;在融合了现代科技的周村古商业街的视频前驻足,静静地聆听那一声声地地道道的吆喝声:

“卖烧饼,周村烧饼嘞——”

回荡大街的烧饼叫卖声,是一代代周村人追求品质品位的回响,更是一种名吃美食名誉全国的质朴回声;那是流动的商标,那是悦耳的口碑,更是亲切而久违的一道风景。

买一包正宗的周村烧饼,拿一块搁在嘴里慢慢咀嚼,稀脆的薄饼,嘎嘣响。顿时,满口的麦香,满牙缝的芝麻香,混着清代历史名流的赞美,一股脑儿地醉透了人。

再拿一块搁在嘴里,细细咀嚼,品的是传统美食,忆的是名吃历史,赞的是先人的智慧与追求。

在古商城的历史里,我真想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周村人,天天吃一口香脆无比的周村烧饼。

在店铺林立的老街里,我只管做一个老街的过客,用眼睛去欣赏,用直觉去感知,用心灵去体会。不论是在大街,还是在丝市街,还是在银子市街,都有一种古朴的烟雨之感,里面透着她独有的色彩和魅力。

三进三出的状元府,锈迹斑斑的宝刀,弯弯的硬弓,还有那把曾经令人闻风丧胆的火铳。

日进斗金的乔家大院,曾耳口相传的对票密语,还有那给人以名声与华贵的瑞蚨祥,美轮美奂的大染坊。

走在今天的古商街道上,一面感叹着当年的昌盛繁华,一面感叹雕刻在砖石上的浮雕技艺,一面感叹房屋设计的简约时尚。我深信,它们都曾在历史的夜空中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回首时,身后便是与南方佛山、景德镇、朱仙镇齐名的全国四大旱码头之一的“天下第一村”了。

高高的牌坊,茂盛的皂角树,呈现给我一种苍老,一种韵味,一种生机。那或是一种久违的寂寞,又或是一种油然而生的恬静。

再到镂刻小作坊里去走一走,逛一逛吧!和历史亲密交谈,和昨天快乐相拥,去寻找心灵的一块存放之处,去寻找历史的一段根脉,去慨叹先人的经商头脑,去赞美千年传统文化的浸润。

如今,这座在沧桑中伫立千年的古镇,仍有千户人家在此经营居住,以其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在日升日落间迎接着八方来客,在云卷云舒间笑看风云。

 

(《山东教育》201578月第2324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