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是一个童话

发布日期 : 2015-03-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淄博市教研室   王玉强

 

1

冬日。暖阳。淄博。时间定格在20141226日下午两点。

我这是第一次见到李镇西,尽管李镇西说来淄博多次,以前都是从他的不少书、不少文章里认识他。

他,其貌不扬,个子不高,如他在书上的照片相同。他穿着随意,随手提着电脑包。但听他报告却谦和而自信,大度而潇洒,浪漫而随性。

2

他是一个执拗的人。报告伊始,他就给某些人一个闭门羹。他要求把所有的录像设备全部关掉,恳切而严肃。他说,不是版权问题,是因为我的报告里面有很多问题学生的视频、照片,一旦发到网上不好,况且也曾经有过争议,等等。听众席上有四五台摄像机。他说,你不关,我就不讲。有点牛气,有点执拗。

大凡有名气的人,都是有鲜明个性的人,他也是一位。

3

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他也会讲故事。

他说,工作是在1982年。而我也是1982年。只不过人家是本科,1978年入学的本科,而我则是专科毕业的。

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当时是在成都乐山中学,一次领着学生出游。校长不让了,把学校的大门关死了。他竟愣愣地向前说:“走开。”校长说:“不行。”他坚持要出行,校长无奈,只好说,“学生在校外出了问题,你要全权负责。”李镇西说:“学生在校内出了问题,你也要全权负责。”最后,校长只好放行。结果是扣罚了李镇西的当月工资60元。当时他的月工资才53元。他竟毫无怨言。

因为他就是要带领学生走浪漫的人生,认识自然与社会。在那时与学生建立的感情是真挚的,也是难忘的。他津津乐道,展示了很多与学生在峨眉山,在太湖,在乐山大佛后面的草地上玩耍、嬉戏的照片。很多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们追逐、游戏、悠闲的照片。

一位教师,一位优秀的教师就要走进学生的心里,与学生共同快乐,就是一位好老师。

4

“我们走了很远,却忘记了为何出发?”这是李镇西打在屏幕上的一句话。我们为何出发?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什么?李镇西给了我们一个问号。

他说,回归教育的朴素,遵循教育的常识。回归常识,也是一位老特级教师的名言。他就是南师大附中的王栋生,一位杂文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六十岁那一天退休,之后不久,一只眼睛就几乎瞎了。他说,好在我还有另一只眼睛,我就是要不停地写作。他的《不跪着教书》《致青年教师》畅销全国,影响了很多教师。

教育的常识是什么?就是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人;就是遵循教育常规,而不是今天一个改革,明天一个特色;教育常识,就是老师平平常常上课,认认真真教书,不追风,不做作,不趋炎附势,不弄虚作假;堂堂正正做有个性的教师,做有个性的学生。这是我的认识。

5

李镇西的格言、追求、校训,都融汇在一句话里面了,那就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他从教三十多年了,从一而终地遵循着这句话,践行着这句话,也自我欣赏着这句话。我在想,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首先是我的存在,我的怎样的存在?存在是如何的姿态?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让别人幸福,让别人高兴,让别人感受到我的存在。简单一点,就是存在的我,与幸福的他。

这是一句真正教育的话,就是我不是仅仅为自己活着,我活着、我存在的真正目的是让别人、让更多的人们幸福。

我在推想,我与李镇西同年走入教育,当时有一首歌是这样的,“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过得比我好”。是不是他受了这歌词的启发?或者是他阅读了大量的教育著作,自己的提炼总结?他没有说这句话是何时领悟到的,但这是他自己沉淀的结果。

6

什么叫真教育?还有人在做假教育吗?

李镇西的真教育何在?我觉得凸现在他学校石碑上的一行字:实验大师教育,践行平民教育。他说,我们学校崇尚三位教育大师——陶行知,晏阳初,苏霍姆林斯基。这三位是名副其实的大师,不管风雨烟云多么变化,这三位大师的精神不倒。原因是什么?真教育,平民教育。

7

童心来自童心。这是李镇西的观点。他说,学校不光要有高楼、大师,还应有大树。于是他的相机满镜头的大树与叶子,落了满地的金黄色的银杏叶片。

他很自豪地在屏幕上放着得意的照片,说着:这是晨雾的校园,这是月色的校园,这是秋天的校园;阳光透过树叶,照在露珠上的印象,等等。把学校的每个角落都如数家珍地照下了,诗意地表达出来。于是,他说:教师要有诗意啊。

我们真是被征服了,谁没见过校园的美景,但谁又能像他这样浪漫地诗意地表达呢?

8

尊重来自尊重。他说,他给每一位教师照特写。每个教师要照一张最得意的。不同角度的教师照片一一展示出来了。还有学生的照片,嬉笑的,凝神的,都有。他说,教师多美啊,学生多美啊,多可爱啊。

他说,这是学生优雅的一面;这是学生比赛失利了,很难受的样子;这是食堂师傅,拉着餐车,无声地走过;这是教师随手捡起纸屑;这是教师课外活动在斗地主、打扑克;这是几位教师在集体过生日、参观,等等。

尊重教师的一言一行,尊重教师的劳动与尊严,把教师的行为放大了看,走进教师的心里看。这就是李镇西。

9

未来永远在变,爱与善良不会变。这是李镇西的思想。他说,每一个人都是匆匆的过客,如一个视频《生命列车》。他大力推荐老师们看看,他也让他学校的老师看过无数次。我认真地看了两遍,在仅有的六分钟时间里,我们知道了理解别人是因为自己也需要别人理解,知道了父母不能陪伴你一辈子,他们往往要首先下车;知道了留给别人美好温馨的记忆最重要,等等。

他说,坐一段路,留下了什么?不要用堆砌的荣誉来证明教师的成功,教师的光荣就印在历届学生的记忆里。

10

教育,是一种依恋,要把硕果累累的季节装在心里。

我的存在要让人们感到幸福,对教师是如此,对学生也是如此。教育学生,给学校的未来留下充满人性的温馨的记忆。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孩子的依恋之情,这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李镇西极力推荐教师们看看美国的电影《热血教师》。他说,被学生牵挂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只要与学生建立了情感与信任,你就做成教育了。

教育,是一种理解。教师要有孩子般的情感,儿童般的兴趣。儿童是成长中的人。教师要做一个有童心的教师。

11

要做善良的人,有人性的人。他说,教育就是一种传递。现在的某些教育不是培养爱,而是培养恨。如有些学校教室里的标语是“提高一分,干掉千人”。那“千人”难道不是你的同行者——同学?为何要“干掉”呢?

要善良,要一视同仁。爱与被爱,欣赏与被欣赏,尊重与被尊重,是两者的关系。爱与善良,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

12

教育,就是一种博爱。中国当前的教育太功利了。如大张旗鼓地宣传状元,都把尊严给了状元了,其他学生都在蒙羞。学校不应太势利,也不能太自卑。尊重,关键是对弱势群体的态度。李镇西刚当教师时,能记住学生的生日。多少年后见到这个学生,这个学生还拿出了保存二十年的礼物:当年老师给她的生日明信片与批改的作文。李镇西说,要让学生内心珍藏着做好事、做好人的愿望;教师就是给学生留下善良与人性的回忆。

班内有群后进生,后进生对老师来讲就是一笔财富。这是李镇西对老师的嘱咐。要相信后进生,点燃他们上进的欲望。“只要每天能够看见李老师,我就知足了。”这是一位后进生给他说的话。因为李镇西调动,这个学生硬要转学到李老师的学校。这不是博爱的力量吗?

13

从好老师到名师。

好教师有什么具体的要求?李镇西说,先要三点:课上得好,班带得好,分考得好。这是最起码的标准。分考不好,从良心上说,你教师就根本对不起学生。这三点是立命之本。李镇西也要求质量啊。他说,如果再加一条,就是后进生转化。能转化后进生,也是好老师的标准。

他说,从好教师到成为名师,还必须有两点:能说,会写。一个名师必须出口成章,必须下笔有神。

14

要成为名师,还要注重过程,过程最重要。就是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总结,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当老师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就是时时思考,时时写作。

写教后记,就是把行动转化成文字。还有就是把教育过程中的失误记录下来,把每一个错误当成财富。

15

编织了一个童话。什么是教育的根本?居里夫人说:“要把人生当梦,把梦变为现实。”李镇西就是这样做的。于是,他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动他的学生给音乐家谷建芬写信,请谷建芬老师为他们的班谱班歌。于是,圆了一个梦。

谷建芬说,你与你的学生是在编织童话。学生给谷建芬寄去了米饼、果糕等,谷建芬给他们寄来了铅笔盒等。学生高兴地唱着谷建芬谱的班歌。

聆听班歌。那是四五十岁的满脸胡茬与白发的学生,在酒店三十年聚会时唱的;那是现在的一个受伤的女中学生,在《小崔说事》里激动地唱的;那是现在的小学生在国旗下稚嫩地唱的;那是在报告大厅,李镇西与离别30年的一个刚联系到的学生泪流满面时唱的。

我要说,正如谷建芬所言,李镇西就是在编织着一个童话,教育的童话,理想的童话,纯真的童话,善良又充满人性追忆的童话。

16

我也是从教三十多年的语文教师,是与李镇西一年走入教育的老兵。报告会后,我请他为作文教学写几句话,他深思一下,说“我要写一句自己的话”。于是他给很多老师签名之后,很深沉地对我说:“我的题字很重要吗?”我深深地点头。只见他洒脱写之,思想飞扬纸上——“作文就是让心灵自由自在地飞翔”。

他,李镇西,就是一部童话。他说:“我的课堂是语文,那里有文学,教师就是要做有故事的人,文学加故事难道不就是童话吗?”是啊,他编织的教育童话三十多年了,那是执着的三十年,也是童话翱翔的三十年——自由自在地、青春焕发地、心灵纯净地、播撒着善良与人性的三十年。

李镇西,是一个童话,追慕着陶行知、晏阳初、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的教育家,不懈地一步一步地编织着,编织着……

 

(《山东教育》201512月第56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