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成长中的“另类”校长

发布日期 : 2018-09-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山东省滕州市柴胡店中学   刘莉莉

 

受当前社会环境、政策法规及用人机制的影响,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小学校中滋生出一批“另类”的校长。他们的出现值得引起全社会的警惕和思考。

一、“无为”校长不作为

“能者上,庸者下。”教育系统中的能者不乏其人,他们有魄力,敢担当,勇于开拓进取,他们凭借着自己的睿智和独特的管理艺术登上了学校领导者的岗位,并在自己的岗位上大有所为,成就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美谈。而其中的“庸者”真的下去了吗?这部分上位者随着生活的日渐安逸,年龄的增长,渐渐地忘记了自己走上教师岗位时的“初心”,慢慢地丧失了登上教育领导岗位时的“本心”,将当初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不做出一番业绩绝不罢休的拼搏精神抛到了九霄云天外。他们没什么远大追求,也不会无端生事来折腾老师,本着“一团和气”“无错便是功”的工作态度,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像农家过日子般平淡如水,他们每天的工作按部就班,只要求学校教学秩序能够正常运行便很满足了。

二、“独裁”校长不纳谏

有些校长把“校长负责制”理解成“一切校长说了算”,学校成了他的“一言堂”。这类校长像是一个老板,学校就是他的企业,教师就是他的雇工,学校管理使用的是权力和压力,他的要求只有“服从”。在学校工作中,他们刚愎自用,不能静下心来听取广大教职员工的意见建议,喜欢将自己的主观意志以各种方式方法转变成学校公共意志,在学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评先提干等各方面独断专行。这种处事方式必然导致学校民主管理体制受损,领导内部不团结,干群关系不和谐,大的决策失误甚至会直接导致学校发展规划失度,经费使用失当,挫伤教职工积极性,给教育事业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三、“捞金”校长不研学

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人们思想意识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成了一种潮流。在这种社会环境熏陶下,部分校长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清贫,他们对物质、金钱的追求越来越贪婪,深深地陷入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泥沼而不能自拔。物质的刺激、生活的安逸,使他们丧失了原有的事业心、责任心,满眼里只有金钱,忘记了作为一校之长应担负的职责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肩负的神圣使命。日常工作中,他们最关心的不再是学校教学管理、教研教改、学生学习和学校发展状况等,而是忙着钻营在学校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中自己能拿多少回扣,忙着思索在校园绿化美化硬化工作中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利益,忙着考虑学校办公用品、食堂菜米油盐酱醋的采购由哪位亲信负责办理。

四、“保安”校长不吱声

校长作为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应狠抓安全确保校园平安,但安全不应该成为校长的包袱。有位中学校长曾在全体教职工会议上讲:只有因安全责任撤职的校长,没有因中考失利撤职的校长。这句话被一个不应该说的人在不应该说的场合摆到了桌面上,但它却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校园安全让校长如履薄冰。现在,校园里只要发生与学生有关的安全事件,首先挨板子的一定是学校校长。不论事件的起因是什么,责任在谁,学生家长的指责、社会舆论的谴责、政府部门的追责等矛头都会不约而同地直指学校、校长,最终事件的处理结果一定是由学校、校长来负责赔偿、道歉。社会大环境使得校园安全事件中的学校成了名副其实的弱势一族,校长成了不敢随意吱声的人。“保安”校长视校园安全大如天,于是他们全面开启了自我保护模式。教学中,严禁教师与学生发生矛盾冲突,哪怕是因为学生不学习、不遵规守纪。更有甚者,一些学校为避免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发生,把体育课改成了内堂课,取消了早操,停开了运动会。在他们心中,只要学生能平平安安入校,安安全全出校,学校教学质量差点又何妨,重点学校少考几个学生又有什么关系。

“另类”校长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产物。如何彻底地根除这一特殊群体,确保中小学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值得引起全社会的深思。

 

(《山东教育》201878月第2324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