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油坊

发布日期 : 2014-09-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有炊烟的地方,就是人群聚集的地方。转起碾磨,升起炊烟,那才是真正的日月。有农耕,有收获,有几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小作坊,也热闹,也兴旺,就如当年默默无闻的老油坊。老油坊,说其老,一点也不算夸张,老油坊的出现,的确有着不短的时光。最早的榨油工具是石器压、木杠扛,榨油时,将花生绞碎,再一串串打入楔子,直至把油榨出来。凡是用传统方法加工食用油的地方,都被人们称作老油坊。

老油坊一般规模不大,几盘榨机,几个工人,油坊就运作起来了。东南西北各个村,都有老油坊,哪家油坊出油不出油,心里都有数。比如二十斤花生出五斤油等等,谁的油坊出油多,谁的油坊就生意好,相反则生意清淡,门庭冷落。

我们小时候,村里就有一个老油坊,几间坐北朝南的老房子,从外面看去,墙里墙外黑乎乎的。几盘榨机油腻腻、黑亮亮,有着被岁月的尘灰覆盖过,再着一层厚厚的油渍的模样。老油坊平时不工作,只有花生收获的季节,饱满的花生摘下来,留出来年的种子,剩余的花生送了来,老油坊的柴火才升起,静寂的油坊这才忙起来。

油坊的活不轻松,忙碌起来很辛苦。早年的榨油机,都是人工操作,几乎没有什么自动化。一盘榨机配几个人,各人分工都明确。榨油时,绞碎的花生放进槽子里,上面横一根长木杠。这木杠一头粗,一头细,粗的一头坠一块巨石,细的一头用来人工压。不偷懒,不耍滑,干活靠自觉,凭的是力气,偷懒耍滑也逃不出大家的眼睛。

为让力气使得匀,榨油时大家都要喊号子。每当去老油坊,老远就听见号子声,“嗨哟嗨哟”的。听过一个有趣的笑话,说多少年前的油坊里,有个十八九岁的小学徒,干的就是压杠的活,他不愿出力,可号子比谁都响亮,嘴上号子喊得震天响,手还没触到杠头上,从此给人留下话把儿:“王长山压杠子,劲都用在嘴上。”时间长了,就成了当地用来讥笑懒汉的歇后语。

在油坊里干活的人,常年穿一身油腻的衣裳,有人夸张地说,帮油坊的人洗衣裳,一洗一盆油花花。油坊的工序不太多,但每一道都要求很严格,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出油不出油,就看每道工序的把式。第一道是把花生碎成糁,第二道是用烧开的水蒸气蒸糁,第三道是把糁装进厚厚的铁圈里,开始在笨重的器物上压榨,亮汪汪的油便从榨机里分离出来了。

油坊有一个规矩,那就是吃油不用买,不用拿自家的花生榨。老油坊里的工人炒菜做饭时,往往会在榨油的晌头上,轮到哪家的花生正榨油,便取哪家的油来吃,这是老辈子人留下来的老规矩。这便牵扯到了“为人情”,人情为得好,工头可把榨油的时间往后延或往前提,以保证不在开饭的时间,自然也不抽他家的油吃了。

还有一个约定成俗的吃油法,那就是打油时,油从槽子上流下来,这就需要在槽子边上留个口,接上一只大铁桶,油若是流到桶外,便成了油坊的油。这种油,当地人叫“脚麻什油(音)”,意思是打扫出来的边角油,已不属他人了,归油坊所有。他们收集来,经过火熬、沉淀,集中在一个黑瓷坛子里,给干活的伙计炒菜吃。油坊有个老伙计,人家叫他张老头,结婚早,孩子多,他只好把力气都用在打油上,除了打油赚取一份工,还可省出一顿饭。

干了一辈子油坊的张老头,后来年纪大了,儿子进城当工人,女儿嫁人了,就不再在油坊里干了,自己退休回家做起小磨香油来。磨很小,可以用手推,也可以用电带,很轻快。小磨香油和榨花生油不同,只用一只小勺把,舀了芝麻往磨眼里加好就行了。对于干过油坊的人来说,不过是一碟很小的菜。

我参加工作的时候,老油坊就拆了,因为房子实在太老了。新油坊在另一个地基盖起来,宽敞对开的铁皮大门,很大的院落。院子里,除了机器的转动声,几乎没其他的动静,没有了凝聚力量的号子声,在寂无声息的沉默下,一桶桶的花生油就榨出来了。望着那油汪汪从榨机里流出来的油,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许是少了当年工人光着脊背喊着号子的热闹吧。

现在村子里有两个“老油坊”,一个是真的榨油的地方,一个是年逾古稀八十二岁的“老油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把老张叫成了“老油坊”。“老油坊”已不榨油,每天坐在街上晒太阳,但人们仍然喜欢这么叫。只有那些年少的孩子不叫他“老油坊”,而是叫他老油坊的老爷爷。

老年人冬天喜欢冲蛋花喝,蛋花冲好后加点盐,再放一丝香菜和芝麻香油。吃过小磨香油的人都还记得这个“老油坊”,也更记得当年那个“老油坊”。当年的老油坊已被村子包围在了纵深处,只剩下一个小院子,一个土台子和几十棵白杨树。

有天同事约我去买花生油,说是给家里亲戚送礼的,这自然要选上好的油,这又让我想起了老油坊。经商量,我们买了几个塑料桶,不到一小时,就把车开进了离城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拐进一个小巷,就看到了老油坊的大招牌,赫然举在院门口的短墙上,刹那间,我仿佛闻到了一股清新的油香。

这是一溜三间房,左边的一间是管碎花生的,几个人一起,把去皮的花生放进一台绞机里,只一会儿,就把一堆完整的花生绞成了渣。大门外还有一个去皮机,是专门给带皮的花生去壳的,也就是说,只要把晒干的花生运进来,就基本上进入自动化了。

中间的一间是蒸馏机,把绞碎的花生拿到这个机器上蒸馏后,翻炒至七成熟,才送进压榨机。压榨机是一个铁制的笨家伙。再往右边的一间里,有一个油腻腻的地槽,上面架个铁架子,五六个厚铁饼悬在架子上,铁饼下面有几个厚厚的铁圈,等把炒好的花生装进去,那铁圈就开始从下往上顶,一边顶,一边有清亮的花生油顺着边沿流出来,流出来的地方有桶,叮叮咚咚接着流下来的油。

听油坊的主人说,他家的油坊已经营好几十年了。祖上传下来的榨油机是手动木制的,二十年前他接手时,把榨油机换成了铁家伙。每年秋天花生收获了,村里人经过剥皮晒干后推到他这里,就等着拿新油吃了。有的人家花生种得多,打下的油吃不了,怕坏了,油坊便成了新油交易的场所,这样一来,既方便了村里人,又方便了城里人。

老油坊里的油是新鲜的,吃惯了老油坊的油,再进城去超市买油就难了,因为嗅觉告诉他们什么油好什么油不好,纯花生油的味道一咂就能咂出来。有上年纪的人说,村里的人身体好,上百岁的人就好几个,这与吃花生油有关。什么地沟油还是转基因油,对有老油坊的村里人来说,是谁也欺骗不了的。村里人认油,就像城里人识水一样,准确而无误,自来水顶不了矿泉水,地沟油也永远成不了花生油。

 

(《山东教育》201478月第2324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