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贵族精神”

发布日期 : 2014-07-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莒县第五中学   吴永梅

 

很多教师感受不到幸福,究其原因,皆因为现在的教育缺少一种大气,或者换句话说,是缺少一种“贵族精神”。教育的奴性化、机械化、功利化,让课堂成为一种流程,让教师成为不会思索的作坊式劳工。仔细排查,老师的思维被绑定,创造被禁锢,自由被束缚,教学负担过重,精神压力过大。不仅如此,还常常被一些毫无意义的庞杂事务弄得如朽木载陀螺。

就本地目前的教育看,主要有以下几点亟待理顺。

首先是大量的行政指令强行挤占了教师独立思考业务的时间。安全教育制度、工作制度、教研制度、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办学规划、会议记录、三结合教育记录、家访记录、分层布置作业、教师成长档案、赛课记录、管课记录、打分记录等都必须形成文字材料,以前缺失的都一一补齐。上级的命令下达给学校,老师们也就跟着过起了“蚂蚁赶集”的日子,不停地写啊抄啊。教师除了上课,还有三簿一册,还有许多不定期的任务。每位教师天天好几节课,班额又大,有的班近八十个学生,教师不堪重负。教师被幸福的事就屡屡发生。教师的心声和呼吁谁来倾听?学生要减负,首先要给老师减负。

其次在于教师的个性教学常常被上级或某些领导定义化、统一化。个人的创造也没有科学的评价机制,从教师的角度考虑,搞末位淘汰、导师制等等做法,严重地伤害了教师的自尊。教育是一种尊严的教育,教师是尊严的载体,教师没有尊严何谈教育的大气。上级不主张给学生排名,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而学校给教师排名贴标签,是对教师的极大侮辱。教育更应该讲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师有浩然正气,学生才会耳濡目染受到熏陶。一个学校的校长要给每一个教师以尊严,每一个教师要给每一个学生以尊严,张扬个性,锻造品质,夯实精神支柱,壮大精神力量,师生共同进步,在此基础上,掌握知识、增长才干、生成能力才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另外,层层的任务转嫁淹没了教师创造的光辉,而利益荣誉的分配不均又是挫伤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一把利剑。但是,教育界往往有利益向小团体倾斜、荣誉向少数人集中的现象,教育界屡屡出现鞭打老黄牛的怪圈。老黄牛被熬干了热情,教育界演变成名利场,这是教育的堕落,也是千千万万个学子的哀伤。尤其教育界学习政界的作为,实行“金字塔式”的等级管理制度,本应处在“中流砥柱”位置的教师群体往往沦陷较为尴尬的境地,把一种诗意的活动变成了委曲求全的被动。

如何解决,不妨回归教育本真。

解放教师,还其“传道受业解惑”的本质。与教学无关的检查和督导尽量不要过多干扰教师。让教师有时间坐下来真正地备好课,上好课,批改作业,和学生交心交朋友。给教师一点自由空间,让教师能够静下心来思考教育的真谛。对教师实行人文化管理,少一些行政的命令和“包身工”一样的精神虐杀。

倡导一种大气教育,即教育的“贵族精神”。我认为教育的宗旨应该这样:培养生存的本领,掌握一种或几种技能,自主地选择升学或就业,无论人前人后有无督查,都恪守一种道德底线,能自觉接受并传承优良的品质,有自己独立的人格魅力和温馨的精神世界,面对困境有“闲庭信步”的从容,面对顺境有“花开四季,芳香天下”的宏愿,有不屈从的气节,有不盲从的分辨力,有敢于说不的胆略,要有担责的度量,重传承更重视创新,有“甘为孺子牛”的襟怀,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霸气。这样的教育,所育之人就是不是栋梁,也没有毒苗。

倡导教育精神的“贵族化”,并不排斥对分数的追求,只是首先要求不唯分数是举,其次是更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要让所有的人通过教育变得更加智慧和勇敢,并赢得各方面的尊重和应得的荣誉,强健体魄,学会理解和感恩,通过教育,秉承节俭、勤劳、谦逊、礼让之美德,让传统的“温良恭俭让”植根在每一个人的精神家园,并有足够的能力在将来的世界赢得赖以生存的财富。

 

(《山东教育》20146月第18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