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批评和惩罚

发布日期 : 2014-03-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乳山市金岭中学   乔忠锴

 

我的爷爷是一名教师。记得小时候他的手中常常握有一把戒尺,可以随时惩戒犯错的学生和调皮捣蛋的我,这把尺子是我们犯错以后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它处处体现着一名老教师的威严。

我上高中的时候,惩罚教育就已经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学生不能打,不能骂,彻底放弃了惩戒,教师放弃了惩罚、批评,教育方式只剩下了苦口婆心的说服。

当代中国教育界在反思尊重学生的过程中,出现了矫枉过正,又走进了重表扬轻批评的误区。教育以表扬为主,正面引导,这是符合人的成长规律的。但是,教育是讲究分寸的,适当为佳,过之或不及均不能取得理想效果。我们需要看到,与表扬相对的批评,与奖励相对的惩戒,对于每一个人尤其是成长中的学生具有特殊的意义。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过这样一个例子:2012年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是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格登就读英国伊顿公学时,学习成绩非常靠后,他的一位老师给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我相信格登想成为科学家,但以他目前的学业表现,这个想法非常荒谬!他连简单的知识都学不会,根本不可能成为专家,对于他个人以及想教导他的人来说,这根本是浪费时间。”受到这么严厉的批评,格登应该一蹶不振才对,但实际情况是,格登把这份评语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存了60多年,至今仍保存在他的办公桌上。他说:“每当遇到什么麻烦,比如实验无法进行下去等情况时,我都会看看这份评价,来提醒自己要努力坚持,不然真的就被以前的老师说中了。”

有谁会想到,老师的这样一句带有侮辱性的评语竟然成为格登攀上科学顶峰的基石!

而当代中国的老师没有批评学生的勇气,致使学生缺乏承担责任的意识。如果学生犯了错误,老师严厉批评,万一学生受不了跳楼了、自杀了或者逃跑了,一切责任全是老师的,甚至有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让班主任签下学生的安全责任状。在我的周围,有这样的一个例子:一个学生假期作业没有完成,被老师批评几句,后来喝农药自杀,并在自己的遗书上写满了对老师的不满和愤恨!最后,公安机关还介入了进来。这样的事并非危言耸听,现实生活中有好多这样的例子。

行文至此,想起上学时读过魏巍先生的《我的老师》,其中所描写的蔡芸芝老师是一个温柔美丽的女教师形象。其中有一段我至今记忆犹新:“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文中温柔的蔡老师从不打骂学生,但她手里也常备一根教鞭,在学生违反纪律时,也用来吓唬吓唬学生。

我们试想一下,假如蔡老师真的在学生身上敲了一下,有谁会认为这很过分呢?!

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假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当这两者真正成为了老师不可触摸的高压线,师道尊严的时代将会一去不复返,沦落为“学生是上帝”的时代。

现在教育界正在积极倡导赏识教育,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世界上没有一种“万能”的教育方法适合所有的学生,教育工作是极其复杂的,它关乎人性,人性有多复杂,它就有多复杂。如果让各种顾虑束缚住老师的手脚,甚至谈“罚”色变,我们的教育将走向理想的反面。对于惩罚教育,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应该仔细研究惩戒教育的规律规则、方式方法,让惩戒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真心希望国家能够明确老师和学生双方的责任界限,提供相关的法律依据,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提供保障。

 

(《山东教育》201412月第56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