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育人的底线

发布日期 : 2013-12-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武城县滕庄中学   黄开文

 

向教学要质量,是每个学校都在喊的口号。然而,就有这么一些学校,口号喊得山响,就是不把精力放在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上,而是搞歪门邪道,将虚高的教学成绩——具体讲就是升学率——建立在学生大量流失、辍学的基础上。实在有违教书育人的办学宗旨。

学校,首先必须守住育人的底线。

当下,一些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领导的目光只盯在教学成绩上,甚至采用了体育界惯用的名词“以赛代练”的近义词“以考定教”,将考试纳入教学常规。期中、期末考试更搞成全校、全乡镇大会考,将学生大规模、远距离集中起来进行考试,依据学生的班级平均分给老师排座次,在主教学楼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显示班级成绩、名次,每次考试后单纯依据考试成绩评出的优秀学生名单更是养眼、耀眼。成绩就是一把尺子,量出了优秀,同时也量出了差生,在优秀生骄傲、自豪的同时,绝大多数的学生产生的只能是自卑、落寞的情绪。

考、考、考,简直成了学校的法宝,学生天天在考试中度过。在一次次失败中,大多数学生没有了脾气和学习的信心,只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老师赞许的眼光下悠然自得。让孩子有学上,能读书是学校最基本的任务,如此的考试、排名,让许多学生失去了上学的动力,高压的环境容不得学困生的生存,学生在没有好脸色的教师面前彻底丧失了尊严。平心而论,哪个老师不喜欢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见了给自己班级向下拉分的学生又怎能高兴起来?学生的学习空间遭到了无形的袭扰,学生学习的动力被一次次糟糕的考试成绩消灭,厌学、逃学、辍学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笔者知道的一所中学,初一刚入学时全年级280人,距初三毕业两个月时已不足150人,不到三年的时间学生就流失了130人之多,学校还大言不惭地宣扬自己的升学率多么高。把人都教跑了、教没了,怎么就不统计一下辍学率?!口口声声喊着教育要为地方经济腾飞做贡献,本地大量存在连初中都上不下来的“人才”,经济的腾飞不是空话才怪呢!

一些教师在教学成绩排名的压力下,转而将压力施加到学生身上,加班加点,加大作业量,甚至对学生进行心罚、体罚,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随着作业量的加大,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在减弱,被动应付,抄袭作业也就成了许多学生应付老师的手段,还有很多学生称病或找这种那种理由选择星期一上午不返校,期待的就是老师检查过周末作业后再回校学习,学生在惶惶不可终日般逃避中度过学习时光,少年的阳光、金子般的笑脸很难在课堂上展露,害怕、羞愧、逃避的心理阴影笼罩并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渐渐地,学习压力成为辍学的动力,从而导致学生过早地离开本应坚守的课堂,无奈地流向社会,给很多家庭带去失望和无奈。

给家长带来失望的还有那种特殊的家长会。有些学校会召开年级各班学习成绩后十名学生的家长会,学生家长到校后,先看有关学生管理理念的专题片,而后听一番关于如何搞好学生学习的说教,多数家长脸上那个挂不住。这样的家长会使这些孩子已经不用隐讳自己的学习成绩与排名,学校已经集中告了他们的状,让他们的家长当众露了脸。能从正面认识问题的家长毕竟是少数,多数家长回家后都会对孩子进行一番说教、责骂,甚至体罚。

学生在校园中是否愉悦,与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考核,与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班级学习的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本就脆弱,经不得一次又一次的刺激,孩子们再小也有尊严,也愿意受赏识。说到底,教育教学应以育人为重任,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接受教育。魏书生曾经说过:“教育者应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施以不同的目标,用带有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点滴进步,无论是学习成绩的长进还是生活自理方面的些微进步,让孩子在夸奖声中得到赞许,在众人的尊重前提下得到长足的进步,进而转化为乐于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达到水涨船高或水落石出的效果。”

还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多给学生一些赏识,让更多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样,家庭和社会才会有希望,民族复兴大业和中国梦才真的有希望早日实现。

学校,必须真正守住育人的底线。

 

(《山东教育》201311月第33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