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比之前的自己更好的我——有感于《做最好的老师》

发布日期 : 2013-07-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肥城市安庄镇初级中学     

 

说实话,一看到《做最好的老师》这个题目,我就为之一震。澳柯玛有句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李镇西老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口气是不是有点大?迫不及待地看完自序,这才有点明白,他“做最好的老师,不是和名人比,不是和过去比,而是和自己的明天相比,和未来相比,做最好的教师是我永远的追求,直到我教育生涯的终点。”原来他是要“做最好的自己”。书中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让我受益匪浅。

一、做更好的自己

做一个好老师,可以说是老师们共同的追求。我也一直想成为一名好老师,可是由于个人的能力有限,感觉一直离这个目标很远。我也不断地反思自己,问自己怎样能做得更好;也在时时刻刻地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但是总是觉得不够满意;总是以别人为榜样,一遍遍问自己,为什么就没有人家那样出色?一样付出了努力,怎么没有人家优秀?……总是给自己施压,让自己力求事事都要好,都要超过他人,至少不要让自己落后。可是现实总是困扰着我,压力很大,也很郁闷。

在书中,李老师写道:“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这给了我很多鼓舞,给了我很多启发。是啊,也许我不是一位最好的老师,但我从不懈怠,从不放弃努力。也许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总是积极向上的。一路走来,慢慢顿悟出:自己为什么要和别人比呢?还是和自己比的好。怎么和自己比呢?那就是今天我做了些什么,是不是比昨天进步了;这段时间学习是不是比前段时间坚持得好;今天的时间是否有浪费的现象,今天做的事自己是否满意。不断地反思自己,不断地突破自身的缺点,慢慢地自己便觉得塌实了很多,充实了很多,心情也就愉悦了很多。树立起自信,便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与学习了。

书中的每一章、每一篇都是作者“自己和自己比”的实践反思和不懈追求。比如第二章“提高教师的素养”,从“做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到“向学生学习”;从“学习陶行知伟大的师爱精神”,“追随苏霍姆林斯基”,到“青年班主任怎样提高科研修养”;从“请尊重学生的选举权”,“应回答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到“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无不让我们感受到李老师每天“自己和自己比”的成长轨迹:踏踏实实上好每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李老师用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的坚持,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爱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熔炉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他所具有的这种情感魅力,让我崇拜不已。读完之后,我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受益良多。

“既然只能当老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套用李镇西老师这句话,我不由得想说:“既然只能当老师,那么平平庸庸是当,争做最好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做最好的老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不断为自己树立新的目标。教学工作仿佛是一场马拉松,既然目标准确但又遥远,不如我们把它分成若干段落,让自己的每一个工作日都有目标,都充满创造的乐趣。只有不断地树立目标,才能一步步地前进。也只有一步一步地前进,才能成就最终的飞腾。经验告诉我,人要自信,要有幸福感,那就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件事,日积月累,我们就会不断地进步,我们就会高兴很多,快乐很多!做最好的自己,让我们内心收获一份宁静,让我们远离浮躁,让自己更加踏实与充实。

作为一名教师,用良好的心态对工作与生活,用阳光的心态对待学生,对待你的课堂。你的学生同样会收获阳光雨露的普照与滋润,他们就会茁壮健康地成长!这样良性循环,学生会越来越喜欢你,你离做最好的教师也会越来越近。

二、更好地爱学生

教育是慢的艺术,以一个平和的心态,用真心去爱学生,这是我读过这本书最大的体会。我想,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在教师这个平凡但不平庸的岗位上,不会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只要做好每一天,那就是“最好”的老师了。

1.更好地对待犯错的孩子

在工作的17年里,有开心快乐的回忆,有苦闷不快的记忆。平时有很多细小琐碎的事,明明很累了烦透了还得处理学生鸡毛蒜皮的小“案子”。读了《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我有了新的领悟,我要努力学会做一个胸襟开阔、心灵自由的老师:对待学生的错误要宽容。

人无完人,学生年龄小,对事情的认识不够,小到怎么在过道上走路,上下楼梯靠右走,下课怎么整理文具……这些细小的事都得慢慢教育。教育好之后学生知道了就行了吗?过几天还得再教育,学生在很多时候认识和行为是不一致的,也许今天遵守得很好,说不定明天就犯了,抓到违规的学生你问他错在哪儿他全知道,就是管不住自己。学生的错误会反复发作,有时面对屡次犯错的学生会忍不住大发雷霆,事后理智地想想:这就是孩子,如果事事都能做到思想和行为一致,那就不是孩子了。宽容一点,让自己不要那么事事都计较,给学生犯错改错的机会,这也许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吧。

2.更好地转化后进生

减少落后面是成绩提高的关键。李老师说:“即使是某些教育者心目中‘一无是处’‘不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都有着美好的道德的萌芽,因此对‘后进学生’的成功转化,与其说是教师向他们‘灌输’,不如说是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这是李老师在对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得出的宝贵的经验。为了充分了解后进生以便对他们进行引导,他逐步摸清了后进生“后进”的原因:

家庭方面的原因:(1)教育方法不当;(2)家长行为不正;(3)家庭离异。

学校方面的原因:(1)教师的歧视;(2)教学的失误;(3)多次尝试失败。

个人方面的原因:(1)街头结交;(2)身体状况;(3)智力状况。

他还给出了转化后进生的具体做法:(1)写家校联系单;(2)填报喜单;(3)游戏;(4)集体评议;(5)写“每日九句”;(6)写《灵魂的搏斗》;(7)安排当干部;(8)对手竞赛;(9)学生作文表扬;(10)推荐好书。

我一遍又一遍地研究和学习这些方法,并尝试着实践应用,还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我体会到,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难的是能够像李镇西老师那样长期坚持。因此,做一个真正的最好的老师,最重要的是对教育的一份执着,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

学习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老师”,我也许做不到最好,但可以努力争取做比之前的自己更好的我,像李镇西那样享受教育的快乐。

 

(《山东教育》20136月第18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