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评优选先”

发布日期 : 2010-09-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中学 曲征

  参加工作二十余年,笔者目睹了许多中小学“评优选先”的种种怪现象,现在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中小学的“评优选先”活动可谓色彩纷呈,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校级的、镇级的、区级的、市级的……各种名目繁多的“优秀”“先进”名额,每年都天女散花般地飘落到学校领导的头上,再由领导运用无穷的智慧,动用手中的权力,发派到老师的手中。


  这些“优秀”“先进”名额,或者令领导欣喜,成为个别人权力寻租的一个渠道,或者令领导焦头烂额、辗转反侧,成为他们手中一枚无法释怀的定时炸弹,最终在一片怨声载道中,一次又一次地制造“有人欢喜有人愤怒”的悲惨结局。


  而所谓“评优选先”的具体操作情况,一般有以下几种——


  A.轮流坐庄。今年给你,明年给我,后年给他,“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或者本着“谁先急用先给谁”的原则,谁要晋级、聘任了,需要“荣誉”了,就送给谁;谁暂时或永远用不到了,就靠边站站。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气氛平和,大多数同志都能够接受,有利于创建“和谐”校园。只是,令人生疑的是,这样的“评优选先”活动究竟还有什么意义。


  笔者几年前凭着几十篇论文顺利晋升中教高级,并被顺利聘任,理所当然就与各种“优秀”“先进”无缘了,所以,多少年来,本人根本就不晓得当了优秀、先进之后究竟是什么滋味。有一次终于走上领奖台、从领导手里接过先进证书,高兴得手舞足蹈涕泗横流,可立即就被老婆踹醒——原来是南柯一梦。


  B.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每每优秀、先进名额将到,便有脾气倔强的同志到领导那里讨要,或者声泪俱下地讲述自己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或者拍桌子砸板凳、声嘶力竭捶胸顿足,大有“不给优秀就悬梁捐躯”的旷世豪情。而等名额真的来到,各路人马更是向校长室进发,摆功显能,吹嘘斗气,声震苍穹,好像他(她)对学校的贡献最大,哪怕耽误了课程、影响了教学也在所不惜。


  奇怪的是,一些优秀、先进名额就常常落到这种人的手中。


  C.给个别人开小灶。个别领导将“评优选先”当作权力寻租、发家致富的机会,暗地里偷偷地、悄悄地当作“点心”送给个别同志。有处学校,本来七八个先进名额,领导“雪藏”了几个,只拿出四五个名额来忽悠大家竞争,事情败露后,老师们气愤难平,议论纷纷,最终酿成一场领导与教师大打出手、势不两立的局面,令人嗟叹不已!


  D.投票选举。程序一般是这样:领导投票、教师代表投票、全体教师投票,投票结果各占一定的比例,当然,领导投票所占的比例最大,所以最终的结果走向,常常取决于领导的投票情况。于是,投票之前,所有竞争人员便放下课程,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感情投资”中去。有打招呼的,有发短信的,有请客送礼的,一片繁忙景象,愈加显示出教育事业的“蓬勃”生机来,令人眼界大开,直呼壮观。


  由于领导的投票情况最重要,所以,最终的投票结果,或者个别领导修成正果,或者领导的亲朋好友榜上有名,实在可喜可贺。


  ……


  其实,教师这项工作本来就很难进行量化等级,也很难做出优劣界定。对于一个教师而言,有所长必有所短,不可能样样都比别人强,对学校的贡献,也不可能样样都比别人大。有人认为,应该把“优秀”“先进”送给那些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称职”的“好老师”,但是,正是这些“称职”的“好老师”孜孜不倦地把本来个性突出、活泼可爱的学子们塑造成了固定的模型,驯化成了乖顺柔弱的“羔羊”;这些“十分认真”的“好老师”对分数斤斤计较,对成绩排名越来越上瘾,这是否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否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在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今天,把“优秀”“先进”名额送给这样的教师是否合适?会不会掀起追求升学率的新高潮?会不会导致与教育事业的大方向南辕北辙?


  笔者从教二十余年,以笔者的感觉,所谓“评优选先”不仅没有激发老师们的积极性,反而激化了老师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敌对相互倾轧,甚至钩心斗角,也导致了干群关系紧张,成为点燃干群战争的火药桶,极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尤其是,所评选出来的“优秀”“先进”教师,根本不是教育事业本质意义上的优秀和先进,这一点很值得警惕与警醒!


  教育战线上的“评优选先”,犹如曹操口中的“鸡肋”,已经越来越显得苍老与颓废。年终岁尾,到了“优秀”“先进”评选活动招摇过市的时候,建议有关部门不要再天女散花般地分发各种“优秀”“先进”名额了。同时,也希望有关部门在今后的晋级、聘任工作的具体操作中,能够弱化“优秀”“先进”证书的作用,以避免将宁静而纯洁的校园变成相互敌对相互倾轧的功利场。


(《山东教育》2010年7、8月第21、22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