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不只光荣

发布日期 : 2021-12-12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济南育秀中学   谷   虔

2020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正式确立了劳动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2021春季开学临近,山东省教育厅下发了《山东普通中小学规范办学十五条规定》,其中第六条阐释了加强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

作为社会普通一员,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无论是观照自己,还是自己的学生抑或自己的孩子,我都深刻体会到劳动对人的影响之大,之深远。

我是上世纪80年代末上的小学,从一年级开始,每周二下午下了第一节课就是全校的大扫除时间。一二年级要扫地、拖地、擦桌子、倒垃圾。三年级往上就要加上擦玻璃、擦风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擦玻璃,老师教我们先擦窗框,再用半干的抹布擦玻璃,然后用报纸内外相对着从上往下擦,擦不干净的地方还可以在玻璃上呵口气,趁着湿润擦。

九岁多的小孩跨坐在窗台上(当时我们的教室在二楼,现在想想,当时学校领导老师也真是大胆),认真地擦拭自己负责的玻璃,还不时地跳到地面看看哪里不干净。在擦玻璃的过程中我懂得了做事有条理———先擦玻璃后擦窗框会弄脏玻璃;擦完玻璃再安排扫地拖地;学会了合作———收尾阶段,一个同学在下边观察哪里没擦干净,另一个同学负责擦,效率更高;明白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忘带报纸是比较麻烦的事儿;学到了别给别人添麻烦———擦完玻璃要把窗台擦干净,水尽量不要洒在地上,负责扫地面的值日生会很麻烦……当然当时是不懂这么多道理的,只是在一周一周的大扫除中,把自己锻炼成了能干的小人儿。

简单的每周一次的大扫除,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统筹合作的能力。所以当时负责安排值日的卫生委员在班里威信特别高,能力也往往很强。真的是劳动最光荣。到了初中,班里的同学学习电路知识,会给班里修灯管,修电扇。那时的我们在家里扫地、擦桌、灌暖瓶事事会做,剪子、刀子、炉子、铲子个个会用,没有养成什么骄纵的习惯,对劳动者的辛劳也更加理解,更加尊重。

劳动不只光荣,还让人学习了运用工具的本领,提高了与人合作的能力,是真正知行合一的过程。

后来我当了班主任,所教班级被分配了一块特别容易藏污纳垢的卫生区,卫生分数经常不高。学生们很着急,自发想了很多办法:下课轮流去执勤,揪出乱扔垃圾的黑手;在自己的卫生区加放可爱的垃圾桶,疏胜于堵;初秋落叶多时,戴好手套去捧成堆的落叶提高效率;顺着风扫地,省力又干净;……学生们为了这块卫生区操碎了心,但是也无形中培养了凝聚力,锻炼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也不难发现,会劳动的学生往往不笨。

劳动不只光荣,还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后来我成了一个母亲,爱孩子的方式有很多,我选择了比较“懒惰”的一种。不帮他拿包、不帮他洗袜子、不帮他收拾房间……最初,只要能不帮的一律不帮。孩子吃饭要摆碗筷、饭后要擦桌子或洗碗、出门要捎垃圾、周末要刷马桶……后来,除了做自己的事儿,他还要承担一定的家庭公共劳动来分担父母的压力。现在大一些了,他就要学炒菜、学烘焙、学用吸尘器、学用洗衣机、学收纳……在劳动中学习新事物,发现劳动的乐趣。

忽又想起教育专家魏书生,他当上教育局局长之后提出的第一项要求:要求全市学生做家务劳动。

魏书生的理由很明白:孩子做家务劳动是承担家庭责任,欲爱民者,必先爱其亲。一个从小会心疼父母的人,长大了才能心疼民众,知道民间疾苦。质朴的话,道出的是最正确的道理。

孩子在劳动中渐渐感受到了家庭责任,会做好分内事;孩子在劳动中更爱父母,出门永远提重物、干重活,也会在父母疲劳时端一份果盘、一杯牛奶;孩子在劳动中更加智慧,会看各种说明书,研究家电的功能。

劳动不只是光荣的事,还是家庭生活的凝聚剂,是培养有担当、有动手能力、有爱的孩子的必由之路。

劳动教育必将成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影响并改变着每一个人。

劳动,不只光荣。

 

 

(《山东教育》202111月第46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