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杏坛论丛 > 正文

以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促综合素质评价落地

发布日期 : 2020-10-11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朱里街道中心学校   于俊华

山东省潍坊市东辰国际学校                     杨月梅

山东省潍坊市教科院                               崔秀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强调实践育人是新时代教育和教学工作中的重要载体,是全力推动新时代育人工作迈上新台阶的强大动力。近年来,潍坊市寒亭区朱里街道中心学校在开齐上好每一门课程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课程的相关性研究,让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发展都有坚实的课程支撑,改善学生在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相对不足的现状,以此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以“综评”促完善,推进实践活动课程的研发与实施

课程评价是课程构建与实施闭环中的重要一环,不可或缺。朱里街道中心学校实施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力推进和保障了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补短板,不断完善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学校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结合潍坊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意见》要求和学校实际,找差距,补短板,开发多样化的、满足学生不同兴趣和个性需求的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直接依据。

研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结合地域文化资源、学生年龄特点以及社会实际问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研发《朱里中心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目录与活动指南》。通过家乡风情类(村名探究、家乡名人探究、杨家埠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探究等),民俗类(“年”文化实践活动、端午节实践活动、中秋节实践活动等),职业体验类(走进村委会、“父母职业劳动强度调查”等),综合类(英语剧、演讲比赛、艺术节、科技体育节、红色研学),思政主题类(清明节主题实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题活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主题实践)等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为学生搭建起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舞台。

设置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将学科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将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学科实践活动主题,开设全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如道德与法治实践(我与自己、我与他人、我与国家),地理实践(制作地球仪、制作中国行政区划简图),以及理化生创新实验等,为学生架起感性认识与理性思维桥梁,为学习“活的知识”提供帮助,让学生更直接地接触,更真实地感受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为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学科概念提供桥梁和路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减轻学科学习难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二)搭平台,结合“综评”规范实施实践活动课程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旨在考查文化课考试无法表达、纸笔测试无法测出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评价维度。重点关注学生日常行为表现、课程修习状况和素养发展情况。学校通过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在学好文化学科课程的同时,上好与文化课密切相关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体做法就是将所开展的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综合素质评价的五个维度对应规划、实施,力争实践活动规划与实施达到全面、科学、均衡。

比如,跟“思想品德”维度评价相对应的,是重点关注学生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社会服务与公益活动等参与状况,特别关注学生思政主题实践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促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四个维度的实践活动,与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相结合,重点关注学生学科实践课程、艺体实践课程以及综合实践课程的修习情况,特别关注学生的优势学科素养、艺体特长以及相关实践活动成果等。

学校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实行弹性课时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课时合并使用,根据课程需要分散安排或集中安排。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践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部分内容利用假期开展校外实践活动。

二、以“综评”促发展,强化表现性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

实践课程评价主要以质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的表现性评价,突出课程评价的发展导向,使用以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激励发展为目的的评价措施,尽力减少以束缚、控制学生为目的的评价措施,切实引领学生发展,而不是甄别优劣。

(一)“正向问卷”,引领学生学会内省

学校在潍坊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正向评价要素清单(参考)》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编制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正向问卷》。问卷内容指标使用第一人称,以正向激励的语言描述具体行为,引导学生逐条对照自身行为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引发学生内省。

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正向问卷(社会实践)》中“设计制作”的内容指标为:“我乐于接受新事物,勇于探索和创新;我会使用常用的劳动工具,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会制作食品、工艺品、创意作品等;我能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一些常见问题,会进行数字化产品的设计与制作,等等。”以此引导学生通过对照正向问卷中的“引导性”行为描述,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实现自我教育,走向自我完善。

(二)写实记录,引导学生正视自我

利用“写实记录”积累课程实施一手材料。“常规活动”写实记录要求记录学生参与的所有实践活动,包括活动名称、时间、地点以及获得的学分等,以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学期评价汇总。“关键事件”写实记录则选择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反映学生个性品质的关键事件及关键活动重点记录。包含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证明人或证明単位等,既不要夸大,也不必自谦。少写感悟,注重写实。强调注意收集、积累活动过程中相关材料,如活动时的图片、完成的作品、获得的证书以及有关单位的证明等,使写实记录更加真实可靠、有据可查。

写实记录就像学生的自画像,通过撰写、记录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关键事件,及时总结、反思成长过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促使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建立自信,积极规划人生目标,激发不断前进的动力。

(三)多元评价,促使学生主动发展

科学构建实践活动课程多元评价机制。实践活动课程采用学分制评价、标志性成果评价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重点关注学生的活动参与情况以及实践活动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等。评价主体包括学生自己、同伴、教师、家长以及相关社区人士等。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研究日记、创意作品、设计说明、主题演讲、总结汇报等。通过召开辩论会、成果展览会、先进表彰会、标志性成果交流展示等形式开展评价活动。

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课程的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关维度,是评价发挥促进作用的关键。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修习情况,包括学生参加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职业体验、设计制作等实践活动,以及参加实践活动的经历、培养的能力和形成的成果等。通过“社会实践”维度评价,促使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按比例纳入“学业水平”评价维度。

三、综合素质评价落地,学校育人质量不断提升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深入实施和实践活动课程的建构完善,对于深度落实各级各类课程,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知情意行”合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真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内化深度体验,而且对于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形成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一次次生动而深刻的实践活动中,亲历践行,促使学生更加健康、自信、阳光、向上,形成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终身学习能力,将时代使命与个人成长熔铸起来,使其真正成为“爱生活、乐求知、善实践、勇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同时,为促进教师打造扎根现实、拓展时空的育人路径提供了强大推力。其能促使教师用专业科学的理论和身体力行的实践重新定义实践活动课程,研发设计学生喜爱的、能引发思考的实践活动,不局限于知识传递,更注重兴趣激发和梦想唤醒,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和主动思考兴趣。促进学生了解国情民意,坚定理想信念,真正把实践活动小课堂同社会人生大课堂结合起来。

从另一个角度说,实践课程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度开发与实施,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真正“落地”。学校实践活动课程的研发,更好地根植本土知识与乡土文化,满足了不同个性和特长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践行实践育人理念,使学校育人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也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有力的课程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学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力抓手。学校将更好地掌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的具体诉求,积极开展形式新颖、学生喜爱的实践活动课程,发挥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山东教育》2020年9月第37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