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杏坛论丛 > 正文

普通高中全员育人机制探索研究

发布日期 : 2022-11-08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   王先军

山东省青岛第一中学   

教育的核心在于育人。在“教育要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重要教育思想引领下,普通高中学校作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之一,如何打破传统育人模式的局限性,构建全员综合育人体系,为学校教育提供切实可行的育人方法及策略,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真正实现其育人功能与价值成为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

全员育人,顾名思义是指育人的全员性。狭义上指学校内部的全员性,而广义上的全员育人不仅是指学校内部的全员,还涵盖了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自己等因素所组成的宏观育人系统。育人不仅是学校一方的工作,更是全社会的事情。因此,要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持续提高、学校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的最终愿景,就需要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全员参与的综合育人机制。笔者结合多年综合研究实践,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创新校内协同育人理念,凝聚全人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合力,提升学校育人实效

普通高中校内育人是一个由全方面、多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在具体开展育人工作时,需要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最终达成全人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协同育人效果。

(一)统筹管理、教学、服务三方育人领域,实现全人员育人

学校管理队伍是协同育人的首要责任人,既要谋篇全局,又要统筹各方。要建立起一支在育人工作中持续发挥作用、专业性高、素质强的管理干部队伍,提升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制定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政策。教师作为学校教学任务的主导者,他们是通过学术精神、学术人格来体现育人理念,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实现育人功能的。全人员育人机制必须牢牢抓住教师队伍这个核心,激发其专业创造力和育人热情,以自身的优秀品质和精湛的业务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服务育人的价值也不能忽视,教辅人员的工作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不断创新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打造学校软件、硬件设施的育人氛围,才能为全人员育人机制的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二)贯穿高一、高二、高三学习生涯各阶段,实现全过程育人

学校要始终坚持把育人理念融入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各个阶段,贯穿于学习生涯的整个过程,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建立分年级、分阶段的育人机制,全过程为学校育人工作服务。通过实施贯穿高中生涯的全过程育人,实现育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连贯性,通过采取针对学生不同时期特点和需求的育人措施实现育人的有效性。全过程育人使育人实现了时间上的拓展、空间上的延伸和效果上的持续,能够更好地诠释全过程育人在全员育人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三)建构校园文化、活动、课程多种教育路径,实现全方位育人

文化催生教育、教育涵育文化。积极向上、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打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学生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积极的文化认同,实现对学生思想、言行、品格等的塑造,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通过开展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劳动节等一系列专题性校园活动,赋予学生广阔的发展空间,挖掘学生内在潜能,促进其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课程育人是学校最基本的育人形式,通过对课程的整合、实施与再开发,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开发出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统领的学校课程体系,并以此为抓手,把学生培养成具备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习能力,能健康生活、有责任担当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而富有个性的人。

结合学校实际发展情况,达成育人路径的有机衔接,使校园文化、学生活动、课程建设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增强学校育人全方位协同。

二、改进家校协作育人思路,实施多样化、全面化、时代化育人方式,创建家校共育新模式

国家“十四五”规划又一次提到教育资源共享问题。只有实现家校资源共享,才能使教育资源成为“源头活水”,从而实现最终教育目的。打造家校合作共同体,在育人渠道、育人内容、育人平台方面,可以最大化实现家庭服务意识、家庭教育理念、家长教育能力的全面提升,真正实现家校联手、协作育人。

(一)建设多样化的家校育人渠道

要拓宽家校协作渠道,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和力量,实现家校联合育人的多样化。设立各级各类家庭教育委员会,将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力量联系起来,通过家校合力指导家庭教育,为学生发展提供全面支持,为家长提供教育力量支撑。利用家长本身的优秀社会资源,打造家长导师课堂,充分实现经验和资源分享,普惠全体学生和家长。此外,可以整合家长提供的资源,形成与学校的长效合作机制,共同推进家校合作纵深发展。也要继续整合学校已有资源,建设家校资源共享平台,面向学生、家长开放,实现资源互通,全面为学生成长助力。

(二)丰富全面化的家校育人内容

家校教育资源共享可以使学校从不同的平台获得前沿的教育理念、学科课程资源、德育课程资源、家庭教育课程资源等。学校可以为学生和家庭教育搭建更高平台,提升家长的教育技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课程实施上,充分发挥家长分布行业广的优势,家校共同整合相关资源,打造家校合作系统化、一体化、特色化共建课程。实施家校共育活动,邀请各行业家长走进校园,为学生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此外,邀请家长对学校办学规定、教师教学行为等进行监督,使其真正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参与者和监督者,借助家长外力促进学校规范办学。

(三)拓展时代化的家校育人平台

现代学校“互联网+”体系的全面构建,促进了学校和家庭两个社会单元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家校合作的效率和频率,为家校合作带来深刻长远的变化和机遇。

创新家校沟通形式,利用微博、微信、微云等迅速便捷的形式及各级软件为家校沟通提供技术支持,定期开展家校线上共育论坛、邀请知名教育专家开展线上家庭教育指导等活动,打破家校沟通的地域和时间限制,保证家校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创建家校共育群组对接模式,把各类优秀教育群组与家长面对面、点对点对接,真正实现家校合作的广泛性和全员性,更高效地助力学生成长。创建家校教育云平台,打破校际壁垒的局限性,根据家长诉求,搭建特色家校网络授课平台,实现家庭教育课程的外部链接,形成家校合力,实现共同育人。

三、发挥校外协助育人特色,拓宽联动、开放、自主育人空间,挖掘社会育人新资源

校外育人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对学生个性及创造性的培养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有效整合校外教育资源,不断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合作,实现两者资源的优势互补,铺就学生成长的立体教育网络,形成更宽阔的教育视角,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联合多元教育主体,推动联动育人

校内外教育结合的参与主体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变化,教育行政部门、校外教育机构和社会资源单位构成了校外教育的多元主体。在多元合作中,只有坚持联动,才能为立体化教育网络的育人环境提供切实保障,学校与校外组织共建共育,才能最有效地推动活动的开展,最大化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均衡教育资源,实现集团化教育模式,建立融合型、聚合型、联合型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重视校外教育实体的优势,加强与校外主体的联系,探索联合培养创新人才新模式,真正实现优势资源的互补。拓展合作平台,深化校企关系,尝试将优秀企业文化与学校的优秀校园文化相结合,提高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建立起多种教育主体结合的新教育实体联动机制,是校外协作的重要环节。

(二)丰富特色体验,实现自主育人

学校教育关注的是学生发展的一致性和普适性,而校外教育则关注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发挥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的不同角色的作用,利用二者之间的衔接和互补,解决学生在成长中的问题,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拓宽育人空间,充分利用区域内的教育资源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视野和眼界得以进一步开阔。引进优秀校外资源,满足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的需要,将最优质的资源直接传达到学生手中。实现社会资源课程化、课程资源课堂化、课堂资源常态化、常态资源机制化,实现校外资源的最大优势化。校外育人重在参与、重在活动、重在体验,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到最有效的教育和滋养。

总之,从学校角度出发,全员育人将有利于完善学校育人体系,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使学校的办学水平、育人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从学生角度出发,全员育人将有利于更好地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成长所需要的各方面因素,更好地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从社会宏观层面来说,全员育人还将有利于提高学校、家庭、社会不同相关群体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形成各部门之间和各育人主体之间通力协作的局面,以良性互动凝聚成强大的育人合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因此,构建一套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全员育人综合机制,是普通高中实现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人人育人局面的切实保障。

 

 

(《山东教育》202211月第39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