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杏坛论丛 > 正文

对教师惩戒权的几点认识

发布日期 : 2020-09-17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对教师惩戒权的几点认识

———由张老师的教鞭想起的

山东省滨州市第一中学   李东海

年前,在滨州市里的一个会议上,偶遇我的中学语文老师张广东老师,有机会与老师畅怀师生情谊。张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那杆教鞭。我跟张老师说:“老师,还记得您自制的教鞭吗?是一拇指粗细的木棍,我至今记忆犹新,因《海燕》没背诵,屁股上挨了一下,但真管用,有些句子到现在还记着。”张老师坦然一笑,说:“现在,怕是求着老师打都不会喽。”

时过境迁,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学校诸多因素发生变化,“求着老师打都不会喽”已是多数教师真实想法,因惩戒引发的热点新闻此起彼伏,致使教师们茫然无措,“不敢管、懒得管”心态蔓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依赖学校良好的管理秩序,这种现象自然影响了教学质量。国家充分意识到教师惩戒权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一、教师应该具有教育惩戒权

从传统文化的视角看,教师理应具有教育惩戒权。可当下,教师的教育惩戒权似乎在逐渐淡化,甚至不少教师直接放弃教育惩戒权,因为教育惩戒权背后隐藏着很大的风险。我们知道,惩戒是教育的一种方式。没有惩戒,教育就不完整了。社会呼唤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合规性与合法性。为此,有的国家就以法规的形式规定了教师教育惩戒权,如,英国在《2006教育与督学法》中对教师教育惩戒权作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二、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权的基本条件

(一)做“四有”教师、对学生行为有正确判断,是教师行使惩戒权的前提条件

习总书记提出,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是教师的立身、立行之本,我们一切的教育语言及行为应建立在此基础上。做到了“四有”,学生们会因教师的自身魅力、因教师的学识渊博、因教师对自己的关爱而崇敬教师,从而改变自己,也就减少了惩戒事件的发生。惩戒是为学生“向善、向好”,要杜绝因维护教师面子、因教师发泄情绪、因看某个学生不符合自己要求等因素发生的乱惩戒。

教师要具有对学生行为是否需要惩戒、用何种方式惩戒的判断能力,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当事学生性格特点、事件发生环境、所犯错误及影响、惩戒环境等多个因素。如,一个学生在看《西游记》,如果发生时间是在课间、自习课、语文阅读课,这个行为是正常的,如果是在数学课上看,那就是错误的;一个学生上午第一节趴课桌上睡觉,行为是错误的,但他是因为照顾突然生病的奶奶晚上没有休息,课上睡觉的行为又是可以理解与免责的。

需要强调的是,为师者应把“德”字摆在首位,一定避免使用侮辱、挖苦、讽刺的语言及方式对学生进行惩戒。学生在教师惩戒后出现极端行为,往往跟惩戒方式不当有关。

(二)学校应成为教师履行惩戒权的坚定支持者

2017828日,我到初中部上班的第一天,初二一个班的十余名家长聚于校门口,要求找我反映问题。我让人迅速把家长请进会议室,并让其选几名代表面谈。在这一过程中,我与该班班主任、级部主任、副校长进行了充分沟通,了解到:家长反映该班英语李老师教学成绩不行,且经常体罚学生,要求新学期撤换李老师,且已到校反映过两次。学校了解的实际情况是:该班优秀生、学困生分层现象明显,李老师对经常完不成作业的两名学生罚站上课,这两名学生的家长集合了部分对孩子成绩不满的家长,将孩子成绩不好归罪于李老师,于是有了多次到校行为。我又看了班主任手机中家长群的信息,大多数家长认为李老师敬业、认真、严格,对其很认可。

充分了解情况后,我心平气和地与家长面谈,听完其陈述与诉求,我讲清了学校意见:会提醒李老师正确处理完不成作业学生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帮助英语学困生,但不会更换老师。通过反复沟通,仍有三名家长对结果不满意,又两次到主管市局反映情况,学校为此写了两次情况说明。但我态度很坚决,坚持了学校商定意见。

事实证明,学校的做法是正确的,事件平息后,李老师比以前更认真与负责,英语学困生成绩有明显提升,关键是其他教师知道事情经过后,信心满满,“敢管、会管”蔚然成风。

惩戒发生后,产生的后果是难以预料的。教师在学生错误发生后采取正确的惩戒方式,如发生不可控的意外,学校及校长应成为教师的坚强后盾,积极消除惩戒引起的负面影响,而不是忙着去处理教师、撇清责任。

(三)营造尊师重教环境,形成和谐师生关系

近几年,因个别教师有偿家教、恶意体罚学生等师德师风问题被媒体曝光,不少人便认为教师群体都令人怀疑,对绝大多数教师的呕心沥血、老黄牛式的默默付出熟视无睹。家长从内心对教师的不信任,增加了惩戒引发家校矛盾的概率,会使惩戒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说:“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营造尊师重教环境是社会、学校、家长共同的责任。尊师重教环境会使教师获得更多尊严感、认同感,会使学生从内心尊敬教师,把教师视为家人、朋友,有事情或困惑愿意与教师交流,减少了受惩戒的概率,或是受到惩戒时心服口服,对所受惩戒认同,如此,才能真正发挥惩戒教育的效果。

“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我们的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和谐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真正了解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特别是随着社会发展,孩子们变得复杂,我们看到学生们的表现不一定是真实的他们,教师要善于用“慧眼”了解他们,了解他们个体性格及造成性格的原因。那些需要惩戒的学生往往是问题学生,我们为他们一时、一事的错误惩戒,效果不会明显,这需要我们抽丝剥茧,找到其犯错误的根源,对症下药,方达效果。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公平公正对待每个学生,不能因个人喜好、学生成绩的高低等原因,对某些学生冷漠,对其不理不睬。需要我们重视建立和谐关系的“非正式渠道”,如课间交流、记录本交流、电话联系、微信聊天、聚餐等方式,非正式渠道的交流可改变在正式关系中较多使用的面向集体的沟通方式,使师生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达到教学和谐。

(四)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的共识与合力

有一次,我在餐厅值班,两位家长领着孩子到我面前告语文老师的状,学生一边流泪一边“控诉”,家长也随之激动。我耐心地听完,然后将家长与学生隔离,分别再听他们的意见。家长与学生分开后,学生的描述与之前是不一样的。我又找到级部主任了解情况,事情得到较理想的解决。但我从内心对家长的做法是不认可的,他们过于偏信孩子。每个人都有“推卸责任”的本能,学生一旦成绩不理想、与老师及同学关系不融洽,会有意无意将责任推给他人,家长一定要有正确判断。上述家长站在了自己孩子方,指责老师,这会加深孩子与老师的裂痕。事情虽解决,但师生间和谐、信任关系很难再建立,也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提到:“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随着社会发展,家庭重心向孩子学业倾斜,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关注也越来越大,更有甚者直接干涉学校对教师的选聘、作业布置等办学行为,在此背景下,保持家校良好的沟通便显得尤为重要。“通则不痛”,只有沟通好了,我们在培养学生上才能形成合力。

家校的沟通方式有:建立家长学校,成立各级家长委员会,家访,做家长的教育顾问等。家校良好沟通需要双方共同努力。需要教师树立平等意识,尊重家长,与学困生家长积极沟通,杜绝片面追求升学率;充分利用多种沟通方式,建立良好家校关系。需要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能仅在考试成绩出来后关心一下;信任学校老师,有意见充分表达出来,避免因沟通不畅而产生矛盾;冷静听取孩子意见,对事情作出客观判断,等等。建立彼此依赖的人际关系,双方都要多一些理解,多一点换位思考,多一点宽容与悦纳。

愿我们共同努力,让更多的教师有惩戒学生的“能力”和“底气”,让更多的教师能运用好教育惩戒权,让更多的学生在教师教育惩戒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让我们的教育更加和谐。

(《山东教育》2020年78月第2930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