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杏坛论丛 > 正文

化疫情之“危”,转教改之“机”,促方式之“变”

发布日期 : 2020-09-17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化疫情之“危”,转教改之“机”,促方式之“变”

———滨州市滨城区区域推进线上教学实践探索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教学研究室   王希军      

2020年春季,全国采取延期开学策略应对疫情之危,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被按下了“暂停键”。“互联网+教育”从幕后走向了台前,承担着停课不停学、成长不延期的历史重任。这就需要我们以改革的精神,抓住契机,探索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多年来,滨州市滨城区教体局积极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了“教与学平台”,实现全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首创了“教育信息化321模式”,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使信息化手段真正为教学服务。面对停课不停学的新形势,“互联网+”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要手段和主要渠道。滨城区教研室顺应新形势发展,努力探索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区域教学教研的转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从三个“变”上进行突破。

一、思考疫情形势下的教学教研之变

(一)教学方式之变

传统的教学是在同一时间,集中在同一固定的教学教研场所内,面向全体,从整体出发,开展活动。疫情之下,教师、学生都分散在家中,那种面授式的教学教研工作根本无法开展。要转变形式,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等手段,开展线上教学教研活动,由大空间的固定场所式的教学教研转变为小空间的家庭个体模式的教学教研。

(二)教学内涵之变

疫情之下,借助信息技术,用“互联网思维”实现教学教研的形式转变,就是要以“教师、学生为中心”,了解他们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就是要打造精品课程,把教师、学生吸引到教研和学习中来;就是要通过直播课等新型授课形式,与教师、学生在线互动、答疑解惑,进行个性化指导;通过网络平台,给教师和学生展示机会,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同时,还要借助网络的便利,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关注个体、尊重个性差异。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教研行动之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之变必定引起行动之变。滨城区教研室多措并举,从区域层面着手,着力促进全区中小学校教学教研的行动转变。

(一)搭建高质量学习平台,建设高水平网络课程资源

滨城区教体局积极利用“教与学平台”优势,协调网络运营商,积极对接滨州市空中课堂网络平台,为滨城区中小学师生搭建信息通畅、资源丰富的平台,满足全区中小学师生的学习需求。

滨城区教研室在滨州市教科院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中小学“空中课堂”学习资源建设。中小学各学科教研员根据任务分工,精心指导学科骨干教师认真备课教研,精心设计教案,进行试讲磨课,录制出一节节高质量的教学视频。全区共计录制了800余节优质教学视频供全区中小学生学习。

滨城区教研室充分发挥指导研究职能,组织指导全区中小学开展备课教研活动,提供优质教学和学习资源。小学段,在学科教研员的指导下,语文、英语、科学等学科开展单元整体备课设计,其中小学语文学科结合更换新教材,利用延学期间,组织全区各小学分工承担六个年级不同单元的备课任务,从单元规划、课时教案、课件设计、作业设计、单元检测等,构建滨城区小学语文单元备课教学资源,提供全区小学师生使用。中学段,教研室统一协调安排全区骨干教师编制七、八年级的新授课学案和初三年级的复习学案,这些优质学案经由学科教研员审核后,以电子稿的形式下发全区中学师生使用。

(二)调研跟进,了解师生需求,指导提升线上学习效率

滨城区教研室通过调研跟进的形式,督促指导全区中小学有效开展“空中课堂”,提高线上学习效率。

1.实地调研。滨城区教体局韩新民局长、许雯副局长,区教研室王希军主任到全区各中小学进行调研督查。查看学校的录课环境,了解空中课堂录课进度以及遇到的问题;询问空中课堂运行期间学校的跟进指导工作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2.书面调研。在空中课堂学习进行到第三周时,区教研室组织全区中小学校从“本学校每个年级‘空中课堂’学习学生参与人数基本情况”“学校部分学生不能参与(或不能及时参与)空中课堂学习原因”“学校这对这部分学生的问题所做工作及效果”以及“学校在空中课堂教学指导方面的成功经验或做法”等几个方面进行调研总结,便于教体局从整体上把握全区中小学的线上学习状况,为下一个阶段更好地开展教学服务。

3.学科教研员跟进指导。各学段各学科教研员通过网络联系的方式,每天了解本学科空中课堂学习情况,对学科问题进行及时跟进指导。

(三)夯实常规,强化备课教研

滨城区教体局在积极落实“停课不停学”,做好“空中课堂”线上教学服务的同时,注重延迟开学期间的学校教研备课工作,做到“停课不停研”。

25日,滨城区教体局召开全区中小学教学工作视频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了全区中小学校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加强教师备课研究、建立家校联通机制、开展空中课堂学业指导等方面的要求。

全区各中小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疫情防控延迟开学期间学校教研工作安排。如滨城区一小教育集团制定了《一小教育集团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停课不停研”工作方案》,开展网络备课、专业阅读、师生共读一本书等活动;滨城区第五中学开展益智课堂开发网络研讨。

全区各中小学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在线校本教研活动。如滨城区四中组织全体任课教师在线上开展“我与新课标的故事”与“我的教学主张”大讨论活动,举办“我与新课标的故事”论文大赛,以案例、论文、故事的形式对新课标进行了一次真正的“再认识,再提升”。滨城区六中按照线上教研安排,每周采用线上听评课与研讨的方式进行教研活动,同时疫情防控期间要求学科组加入读书分享活动。

(四)优化线上教学,构建学校特色网络课程资源

疫情期间,学生长期居家学习,活动范围小、学习生活单调,身体得不到锻炼,心理不能放松,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滨城区教研室鼓励全区中小学校基于校情,构建丰富多彩的、趣味性强的网络课程,优化线上教学,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滨城区授田英才学园以市“空中课堂”教学资源为主要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通过微课、活动倡议书等不同形式,开展系列英才养成课程、节日课程、劳动课程等线上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居家学习生活,丰盈了学生的生命成长。玉龙湖小学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班主任通过微信、QQ、“云视讯”等平台,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适时开展心理疏导。

此外,全区各中小学校还开设了爱国教育、生命教育、科学教育、劳动教育等网络课程。帮助学生学习防疫知识、学习疫情期间感人的事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学生在家帮助家长做家务,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丰富多彩的课程,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五)转变育人模式,实现个性化指导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的特殊性,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考虑到“线上”的实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的互联网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线上学习的优势,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同时把握好教学节奏,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进度。利用网络进行师生互动式教学,选取有效措施进行学习效果监测。

每个学生在学习能力、自控能力和学习环境等方面各不相同,因此在学习上会产生差距,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各学校根据学生情况,开展分层教学,实行精准化个性辅导。

如滨城区三河湖实验学校以市教育局推送的“空中课堂”为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通过希沃云课堂,给学生上直播课,帮助学生把握学习重难点,解答学生疑难,进行巩固练习。首师滨中在疫情之初,广泛收集信息,认真辨析资源,融合运用平台,针对学生反映的学习难点,通过平板推送、微课进行教学辅助,提高教学效果。

三、着眼后疫情时期的教学教研之变

疫情期间,教学教研方式已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要求强化教师研训和教研支撑,提升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员培训,通过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等方式,发挥名师名课示范效应,探索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的新形态。以信息化平台为基本工作场所,以互联网思维为基本工作思路,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教学教研将会成为新常态。后疫情时期,滨城区将利用在信息化教育方面探索的成果,进一步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利用多种渠道增加教师的互动性与参与度,深入探究如何更好地进行课程设计,探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而提高教研质量。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做到不论何时何地,教师都能通过手机、平板等终端参加教研活动,实现“时时能教研、处处能教研”。充分用好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形成优势互补,既关注教师的教,又关注学生的学、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既要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突出体现学生作为认知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山东教育》2020年78月第2930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