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名著阅读“1+X”策略
发布日期 : 2019-12-08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汶源中学 丁慎杰
随着大语文教学的展开,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共识。为了让名著不仅成为阅读的对象,更成为一个催化剂,催发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探寻与思索,为使名著阅读能够“生活化”,让学生爱上名著,爱上阅读,笔者尝试运用“名著阅读1+X”策略开展教学。
一、“1+X”的定位及意义
“1”代表一本名著,“X”代表学生的若干兴趣点、内容上的若干拓展点。这些兴趣点和拓展点可以归纳为名著作者生平轶事、作品创作故事、作品写作背景、作品涉及地理人文知识等。如法国作家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X的内容可以具体阐释为:凡尔纳生平经历、《80天环游地球》的艰难发表、科幻小说知识、潜艇知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地理大发现的历程、黑奴买卖的历史等。
师生利用“1+X”方式,从一本名著的阅读中挖掘共同期待的若干“兴趣点”;再通过联系生活和类文阅读让兴趣点生长,扩张,从而实现一本名著的精读带动相关名著的自觉阅读、个性阅读。
二、1+X策略的具体操作步骤
(一)教师层面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先多角度阅读作品,并撰写该名著导读研究报告。可以从作家生平轶事角度挖掘资源,以《昆虫记》为例。
作者法布尔,一生坎坷,经历丰富。他十九岁时得知涂壁花蜂,开始倾心于“昆虫学”;四十四岁获得雷自旺·得努尔勋章,并拜谒拿破仑三世取得硕果;五十五岁愤而搬家找到理想中的家园(“阿尔玛斯”)开始《昆虫记》创作;八十七岁再获雷自旺·得努尔勋章(比上一回更晋一级)和养老金两千法郎,并被推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教师将法布尔人生四个重要阶段进行介绍,将他对各种昆虫的细致观察经历和“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的眼光去看待昆虫”的思想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校教研组层面
该层面分三步进行。首先,教研组汇总教师导读研究报告,并商定激趣点、拓展点,由组内骨干成员制作通用课件;组织研讨课展示、反馈总结确定名著导读、阅读、汇报交流各环节的最优课型。再者,各班级教师依据个人阅读经验,修改补充课件,组织班级阅读推广。最后,整理资料形成名著阅读系统课程。
(三)学生层面
首先是原著阅读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先进行自主阅读,进行初期阅读成果交流展示,运用改编、表演、续写、诗词歌赋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浅层理解。其次,迁移“X阅读”阶段:教师对学生第一阶段阅读进行总结,梳理学生阅读扩展点;组建同兴趣点学生阅读小组,帮助学生制定阅读书目,并搜集整理资料完成个人阅读报告。如《骆驼祥子》中部分学生对祥子、老马等底层小人物的生活极为关切,可组织本小组阅读老舍的《茶馆》《我这一辈子》;对女性的悲惨命运极为同情,可阅读老舍的《月牙儿》、夏衍的《包身工》。最后,组织阅读专题讲座。例如针对鲁迅的《朝花夕拾》,学生就组织开展了《思想家鲁迅》《鲁迅永远是一个说真话的小孩子》等系列讲座。
课内名著阅读,最终目的是要引领学生走向课外、走向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用一本书去撩拨起学生内心的真爱,让他们带着疑问带着激情,去阅读去思考。让每个学生通过阅读成为独具魅力的“X”,那是多么美的一件事。
(《山东教育》2019年11月第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