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台烟雨说梁武

发布日期 : 2010-07-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蒙阴县教育局 胡序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年少时背诵杜牧这首《江南春绝句》,虽不甚理解,但对其描摹的意境,却心驰神往。这次到南京旅游,便去登临了向有南朝四百八十寺首刹之誉的鸡鸣寺。


  鸡鸣寺就坐落在鸡笼山上。鸡笼山东接九华山,北临玄武湖,西连鼓楼岗,山高仅62米,因山势浑圆似鸡笼而得名。


  史载,三国时候,这里是吴国后苑之地,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始创道场。到了南朝梁武帝在鸡鸣埭兴建同泰寺,才使这里从此真正成为佛教圣地。


  同泰寺与台城(宫城)隔路相对,整个寺院依皇家规制而建,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盛极一时。由于皇帝的尊崇,同泰寺俨然成为当时南方的佛教中心。天竺高僧达摩从印度来建康时,就居于此。梁武帝萧衍经常到寺里说法讲经,听众逾万,并脱下皇帝的龙冠蟒袍,穿上僧衣,在寺中过起僧人的生活,被人称为“皇帝菩萨”。


  然而这位菩萨皇帝并没有一副菩萨心肠。南朝的梁朝是由梁王萧衍篡夺了齐和帝的皇位而建立的。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软硬兼施:硬的是用酷刑。他恢复了汉文帝早已废除的连坐法,使百姓不敢反抗。他制订的“梁律”为封建法制奠定了基础,后来的朝代也沿袭“梁律”来制订自己的法律。他杀了人还要流泪,以昭示法律的“公正”和“严肃”。当然这些法律对皇亲和官吏是无效的。软的便是大兴佛教。萧衍在京城建康兴建了大小佛寺五百多座。当时,在南朝有名的大佛寺就有四百八十座,养了大批和尚和尼姑。寺院还霸占民地为寺产,成了一种特殊的地主阶层,造就了一代寄生虫,增加了国家开支和百姓负担。梁武帝为使百姓信佛,自己也带头信佛。他经常手里拿着一串念珠,念念有词,诵着佛经,有时还要戒斋,不碰荤腥,只吃素食。其实他的素食比一般荤腥还要昂贵得多,在他的“示范”作用下,当时信佛的人越来越多。


  萧衍认为只是吃素念经还不够,居然跑到同泰寺去舍身做和尚,这同北魏胡太后去做尼姑如出一辙。皇帝做了和尚,国事怎么办?大臣们只好拿了钱到同泰寺去为他赎身。俗语说:事不过三,梁武帝到同泰寺做和尚竟做了四次,为他赎身的钱化了四亿多。当然这些钱都是从老百姓身上榨取来的。


  在萧衍最后一次赎身回宫的当天晚上,同泰寺突然发生了火灾,寺里的佛塔烧毁了。武帝认为这是魔鬼干的坏事,应该做法事来镇压。他下诏说,道愈高,魔鬼也愈盛,应该把新塔建得比旧塔高上一倍,才能镇住魔鬼。他召来大批和尚、尼姑做法事,消耗了上万斤的香烛,念了好几天经,领着大臣叩了无数次头,花费了无数的钱财,建造了一座十二层的高塔。


  在对待北魏的态度上,萧衍表现得极为昏庸。他建国之初,正是北魏开始内乱之时,本可北伐统一全国,对此萧衍虽不免有所心动,但他用人不当,派他的六弟萧宏去做三军主帅。萧宏只知搜括民脂民膏,根本不懂用兵打仗。当他率领伐魏大军,抵达洛口(今安徽怀远洛河镇)时,夜逢暴风骤雨,响声大作。萧宏以为魏军千军万马奔袭而来,吓得面无人色,悄悄带着几名亲信逃回了建康。


  将士们不见主帅,便将盔甲军资悉数扔掉,不战而溃。萧宏没打仗却损失了兵马军资。然而萧衍为了皇亲“和睦”,竟对萧宏不予处置。


  后来,北魏进攻南梁,梁武帝为阻敌率军南下,强征民夫二十万人,筑浮山堰,企图水灌魏军军事重镇寿阳城。浮山堰修好后,没能水淹寿阳,反被洪水冲垮,淮河两岸成了一片汪洋泽国,被洪水冲入大海的就有十余万人,可见梁武帝治国多么“有方”。


  梁武帝所筑的浮山堰,顾名思义,是把大堰建在浮动的沙滩之上,岂有不倒之理?它未能遏止北朝的蚕食,反而害苦了淮河两岸的百姓。他笃信佛教,愚弄百姓,表面上梁国国运昌盛,实际上如同浮山堰一样,负重必塌。可他还迷信佛祖保佑,想在有生之年统一全国,这简直是在做梦。


  说做梦,梁武帝还真做了一个梦,他梦见北朝的君主向他投降纳拜,奉献土地。他认为此梦是个好兆头,静候佳音。不出两个月,西魏大将侯景来向他投诚。萧衍以为美梦成真,立即同意受降,并派侄子萧渊明率军五万去接应。


  侯景为人奸诈,反复无常。在此之前,他本是东魏的大将,带兵镇守河南达十四年之久,羽翼已丰,野心勃勃。朝廷担心侯景势力过大,下令欲将其调回京城,说是另有“重用”。侯景深知调回京都必无善果,拒不服从调动,并以河南所属十二州作为献礼向西魏投降。掌握西魏大权的宇文泰洞察侯景投降之意不过是借西魏之力来抗拒东魏之势,虽答应受降,但要一州一州地逐步接管,逐步削弱侯景的势力。侯景哪肯就范,便与西魏发生了抗争。东魏得知侯景叛变,也派兵来攻。侯景处在两面夹击之中。狡猾的侯景遂把祸水南引转而投降了梁朝。


  东魏军与梁军在彭城附近打了一仗,梁军大败,主帅萧渊明被俘。东魏军趁机攻击侯景,侯景也大败,投奔梁朝。


  梁武帝闻讯大惊,差点从床上滚落下来。他忙派侄儿萧正德为将率兵布防,保卫建康。东魏出兵旨在对付侯景,并不想一下子消灭梁朝,于是向梁武帝提出交出侯景以交换萧渊明为休战条件。萧衍同意了,侯景得知消息后,立即变降梁改为攻梁,以寿阳为基地,很快攻破梁朝的谯州、历阳,兵临长江。


  侯景利用萧正德想当皇帝的野心,向他许愿,若打下建康,就拥立他为皇帝。于是萧正德尽撤江防,使侯景畅通无阻地渡过长江攻占了建康,不久又在皇宫所在地台城活捉了梁武帝萧衍和太子萧纲。侯景却将他们父子两人留下不杀,结果使萧正德空欢喜一场。他岂肯罢休,企图兴兵讨伐侯景,侯景早有防备,不等萧正德动手,就把他抓起来吊死了。


  萧衍此时已八十六岁,老得不能动弹,被侯景软禁在台城,不给饭吃,不给水喝,好在萧衍有“精神食粮”,即诵经念佛。“阿弥陀佛”之声越念越低,竟至一命归天,到“极乐世界”去向“佛祖”报到了……


  在南京建都的王朝几乎都是短命的,“金陵王气黯然收”是南京永远的噩梦;古城流传下来的故事,几乎全都带着一股悲悲切切、婉转凄凉的调子。我在鸡笼山上徘徊,我在画栋回廊里漫步。不过,现在的鸡鸣寺已经不是当时的寺庙了,杜牧写的“南朝四百八十寺”现在都已不见踪影,果真是“多少楼台烟雨中”,怎么也寻不见当时香火鼎盛的模样了。梁武帝的下场是可悲可叹的,同泰寺的下场也比梁武帝好不到哪里去,仅仅20年就毁于雷击。明代重建的寺庙远不及梁代的壮观,是时改名为“鸡鸣寺”。太平天国时,古刹又焚于战火,直至清同治年间才又重建。后来又几经毁建。如今我眼前的鸡鸣寺是1983年重建的,与朱自清、石评梅、黄裳看到的已不是同一座了。但愿这次它可以一直站在玄武湖边,不必再做什么牺牲品,哪怕被世人遗忘,也比命运多舛、一波三折的好。


(《山东教育》2010年6月第17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