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杏坛论丛 > 正文

课题研究中的“想、找、学、写、做”

发布日期 : 2019-09-19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山东省高密市教科院   赵在民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为帮助中小学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科研,特提出“想、找、学、写、做”等五个方面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有志于教育科研的中小学教师提供一点帮助。

一、选题时“想一想”

(一)想一想“愿不愿意”

遵循兴趣性原则。教师要想开展教育科研,首先解决的是自己“愿不愿意”的问题。真正的鞭策应该来自内心而非他人。“业精于勤荒于嬉”,有的时候,人需要给自己一个机会,把自己好好地逼一逼,逼着自己“跳起来摘桃子”。一旦挺过了这一关,教师的研究能力就会步入一个新的境界,内涵发展也自然水到渠成。

(二)想一想“必不必须”

遵循实用性原则。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以课题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当然,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值得作为课题研究。人们常说课题即问题,但不能说问题即课题。比如某所学校这周的延时服务怎么安排,这不能当作课题;如果从中提出“农村小学延时服务对学生发展影响的研究”,这就成为一个课题了。

(三)想一想“能不能够”

遵循量力性原则。课题研究还要考虑量力性问题。有的课题有很高的价值,也有很高的紧迫性,但如果自己的研究能力达不到,也不能开展研究。比如,“中国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个课题显然超出了一般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另外,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基本都是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性研究,那些以理论构建为主的研究显然不适合普通中小学教师。

(四)想一想“出不出新”

遵循创新性原则。“新”是同“旧”相对的,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必须考虑自己的研究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做别人没有做过或没有做完善的方面,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即使是移植推广别人成果的应用性研究,也要努力做到推陈出新。新在什么地方?教师在课题设计时,可以从内容创新、方法创新、路径创新、策略创新、角度创新等方面去思考。

(五)想一想“可不可以”

遵循伦理性原则。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必须遵守国家的政策法规和法律规定,遵守道德和伦理底线。比如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心理暗示效应),它分别采用激励、放任和批评的暗示方式对同质平行班的学生开展实验研究,把人当成了实验用的小白鼠,它违反的是伦理道德底线,这类研究显然也是不能做的。

二、申报前“找一找”

(一)找一找样本

在确定自己的研究题目后,找一些优秀的样本范例来读。不少教师在开展课题研究时往往不去找样本,导致自己的课题研究从一开始就处于低水平状态。

(二)找一找政策

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要求,又体现了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既是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方向,又是其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依据。所以,教师在开展研究时,有必要查找一下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尤其是党中央最近下发的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和讲话精神。此外,还要找一找国家课程标准、指导纲要、省市县工作要点等政策性文件。

(三)找一找理论

没有教育理论支撑的研究,注定是不完整的研究。对于我们要搞的课题研究,一定要有相对成熟的教育理论做支撑。建议大家平时找一些教育史方面的书来读,这样我们不仅能够准确地把握每种理论的基本观点,还能知道每种理论的由来,做到对理论的系统把握,而不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碎片化学习。

(四)找一找内行

找领导、专家或公认研究水平高的人深入谈话,找问题、提建议、想办法。在这里,笔者提倡养成善问的好习惯。善于问“真”人,向在研究方面有真知灼见的人请教;善于问“真”问题,所提的问题含金量高,对别人也有启发作用;向别人请教时态度要真诚,认真倾听并积极予以反馈;善于选择适当的时机请教,尤其是外出学习遇到专家大师时一定要及时请教,否则必然会与大好机会失之交臂。

三、申报时“学一学”

(一)学一学研究信息

认真学习研读找到的样本范例(尤其是课题申报书和实施方案),从中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在查找大量文章的同时,建议大家能系统地读一读这方面的研究专著,能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和敏锐的思想方法。

(二)学一学信息结构

江苏特级教师管建刚说,要学会带着“写”的需要阅读。只有这样的阅读,研究者才会更好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对搜集到的材料信息,从整体结构框架到具体信息细节,都做到系统把握。通过学习各种研究信息尤其是研究样本范例,结合自己要研究的课题或项目进行思考,掌握课题研究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流程,让自己对课题研究能够有一个清晰的系统的把握。

(三)学一学研究思维

在学习时,把握研究信息和结构流程的同时,还要对这些研究信息和结构流程进行分析,通过文字分析作者的思维方式。比如,对于“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大多数研究者基本上是从国家政策法规(时代社会要求)、教育自身发展(教育理论成果)和教育教学实践(实际问题倒逼)这三个角度来思考的。

(四)学一学先进经验

对于如何开展研究,研究者初步形成了一些相对系统的思路想法,但在学习他人成果之后,往往会发现自己原先的想法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为此,研究者可以从报刊上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也可以到先进学校进行实地的考察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借鉴他人的好方法、好措施、好经验,可以使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有效。当然,对别人的先进经验不能照搬照抄,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做好移植、应用和创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四、立项后“写一写”

(一)写一写教育随笔

对教师来说,最简单的写作形式应该是教育随笔或教学随想,篇幅不限。但在写教育随想时,大家注意要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不能漫无目的。即使是写散文,还存在一个“形散而神不散”的要求,何况是研究目的性很强的教育随笔。在阅读文章时,教育随笔可在阅读之后进行,也可在阅读之中进行,把自己的感悟启迪及时记录下来。

(二)写一写教育案例

教育科研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是案例研究法,教育案例就是案例研究法的一种重要成果表述形式。案例结构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为述,二为评,述评结合。“述”是指对过去发生过的教育事件,尤其是参与其中的教育事件的起因、经过、后果,作相对客观的记录叙述;评就是对这起事件进行评价,分析其背后的深刻原因及规律性原理,并提出自己的思路观点和意见建议。

(三)写一写学术论文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研究者往往会产生写作论文的欲望,而论文也是教师研究教育、研究教学的成果性表达。不少专家强调指出,论文写作时要注意“内容优于方法”。当然,文质兼美是论文的基本要求,写作方法也并不是不重要,但它要为写作内容服务。不同类别刊物对论文在内容、格式等方面的要求不尽相同,大家在写作尤其是投稿时要加以重视并区别对待。

(四)写一写研究报告

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如果按时间顺序分类,研究报告可以包括以下四种:一是课题开题报告,二是课题中期报告,三是课题工作报告,四是课题结题报告。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以课题申报书为根据,目的是统一课题组人员思路,做好课题规划安排;课题中期报告在课题研究中间阶段进行,主要对课题组所做的研究进行汇报;课题工作报告不同于其他报告,它主要是对课题研究进程性和事务性工作进行汇报总结;课题结题报告,是课题结题时的主报告,主要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情况尤其是取得的成效进行全面的汇报总结。

五、研究时“做一做”

(一)做一做课题实施

课题立项之后,课题组要马上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具体人员分工,大家各司其职,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进行深入细致的课题研究工作。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课题主持人在组建研究团队时,做好选拔工作,把具有研究意愿和研究能力这两个因素的人员选到研究团队中来,不要“南郭先生”。

(二)做一做研究改进

课题在实施过程中,不会完全按预设的方案进行,必然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此时课题主持人要带领团队认真分析排查新情况、新问题背后的真实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直到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课题主持人务必保持足够耐心和定力,不急躁、不盲进、不抱怨,引领团队把研究深入开展下去。

《论语》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建议教师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经典书籍和名家大师的文章,古今中外的书籍文章都要涉猎。经过日积月累,就会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较好的理论素养和强烈的专业自信,行动起来必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山东教育》2019年78月第2930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