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种快乐

发布日期 : 2019-07-14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   

作家刘震云曾经提到,做木匠活的小舅对他的创作观影响最大。方圆几十里,小舅的木匠活做得最好,却也最慢。刘震云颇为不解,别人花三天时间,便能打好一张桌子,小舅为什么要花十天呢?小舅告诉他,因为自己把做木匠活当作一种快乐,所以,才愿意耐着性子去打磨。刘震云从中悟出写作的道理:把写作当成一种快乐,才能耐得住寂寞,写出真正的精品。

回顾我的写作生涯,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快乐之旅。缘于对文字的喜爱,高中时我便好写,记录心情,表达看法。当笔尖的抖动变成一个个跳跃的文字,我仿佛拥有了自己的秘密花园,和文字建立了难以割舍的情结,内心充实又喜悦。所以,大学报专业时,我义无反顾选择了中文系,誓言要把写作当成一生的追求。闲暇的大学时光,给了我充分的创作自由。可以说,整个大学时期,就是我的写作史。第一篇中篇小说《命中注定》完成后,被推荐到院刊上发表,这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我第一次感受到文字的价值。

此后,我不满足于写小说、散文,开始有意识地锻炼思辨能力,学习写评论。每次读完作品,我喜欢合上书,回忆其中最打动我的地方,三言两语,落笔成文。随着阅读量的递增和感悟力的加深,驾驭文字的能力逐渐增强,零散的小评论逐渐汇聚成大评论。临毕业时,同学们都为毕业论文发愁,我则写得轻松愉快。看着大家羡慕的眼神,我才领悟到:写作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修炼,修炼的时间长了,对文字的敏感度到了,任何创作都是水到渠成。

为了延续写作的美好时光,我毅然选择了读研,然而,这却是我写作生涯的中断期。唯导师马首是瞻的我,每天疲于应付各种论文,笔下的文字成了他人的奴隶。我无法以手写心,硬挤出来的文字丧失了灵魂,犹如行尸走肉,毫无生气。看着一篇篇应付差事的文章,我陷入了迷茫和痛苦。写作停滞了,思考也停滞了,日复一日,浑浑噩噩。曾经写作的快乐成了过眼云烟,只能在记忆中回味,回味又加深了现实的痛苦。完成毕业论文的那一刻,我勇敢拒绝了导师希望我继续读博的建议,因为,比起更高的学历,我内心更渴望创作的自由和快乐。

庆幸的是,新的工作,新的生活,带给了我新的机遇。课堂的灵动多姿,学生的奇思妙想,文本的常读常新,师生的默契共鸣,都让我激动不已,全身的每个细胞都涌动着表达的欲望。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撞击我的心灵,催促我写下来,我的创作又呈现了井喷模式,这是难得的状态,也是难得的机遇。我丝毫不敢松懈,讲完《警察与赞美诗》,写《紧贴人物读小说》;讲完《哦,香雪》,写《牵一发而动全身,拎主线而清脉络》;讲完《雨巷》,写《语文课堂应多点儿诗味儿》;讲完《雨霖铃》,写《古诗词教学应在朗读指导上下功夫》……除了撰写教研论文,我还记录教学感悟,修改教学设计,品评赏析文本,好像什么都可以写,什么都愿意写,写得真是不亦乐乎!木心先生曾经把《红楼梦》中的诗比作水草,他说,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写作亦是我教学生涯的水草,没有教学之水的浇灌,再招摇的水草也不复灵动;没有水草的映衬,再清澈的碧潭也不复美丽。教学中的鲜活素材是我写作的源泉,写作时的不断反思又让教学之路更加顺畅,让教学之心更加笃定。

现在,于我而言,写作是愉快的享受。每次静下心来,任思绪横飞,感情四溢,在笔端和纸张摩擦的沙沙声中,倾心吐之,一气呵成。写罢,酣畅淋漓,痛快无比,犹如泛着孤舟,在汪洋恣肆的大海上,随浪俯仰,随心而动,随遇而安。不为功名,不求得利,只为自己。每个字、每篇文章,都是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了生命的长度,增加了生命的厚度,挖掘了生命的深度。我愿意像农民一样,在自己的园地默默耕耘,头顶阳光,脚踩大地,播下种子,洒落汗水,收获喜悦。只要生活还在继续,源源不断的活水便会流淌进我的心底,我的写作就不会枯竭。

夜深了,我的内心依然波澜不已,怀着对文字的钟情和热爱,写下了这首诗:

当文字老了,

芳华不再,

岁月的沧桑,

融进它的肌理,

有我相伴。

就像蝴蝶亲吻花朵,

吐露心语;

就像婴儿依偎母亲,

寻找幸福;

就像游子凝望故乡,

渴望归去。

当文字老了,

我愿用最美的年华,

写下最后一个字,

请不要嘲笑它的稚嫩,

因为一切的一切,

都源于快乐。

(《山东教育》2019年6月第24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