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杏坛论丛 > 正文

营造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

发布日期 : 2019-06-10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山东省龙口市第一中学东校   赵晓红

山东省龙口市黄城实验中学      

最近有一段视频火了:在开往北京G334高铁上,一名男子在女乘客上车前,坐在了女乘客的座位上,并拒绝与乘务人员沟通,耍无赖称“无法起身,不能归还座位”,一直坐到了终点站。据说,这位“霸座男”还是一位经济学博士……

我又想起了一则以前的报道:湖南省沅江市第三中学,某班的“尖子生”16岁的罗某杰和47岁的班主任鲍某在教师办公室发生争执,罗某杰拿出随身携带的弹簧跳刀刺伤鲍某,鲍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博士”与“无赖”,“尖子生”与“杀人犯”,在人们的印象中,这两个词应该沾不上边,现在却集中出现在同一个人的身上。这也提醒我们在教育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立德树人!

古语云:“先成人,后成才。”何谓成人?是说做人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才无德的人不但不利于其自身发展,还会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所以这句话是强调德育的重要性。而优良品质的养成,需要一个教育的过程,需要从小培养。《山东省德育一体化实施纲要》要求我们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当今的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为学生的人生奠基。

第一,学校必须重视德育。学校不能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而应立足于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学校可以通过创设德育校本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中华文化强调“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以德治国、以文化人”“言必信,行必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优秀的道德理念,直到现在也是我们修身立本的准则。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继承者,更应该延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学校要借鉴古代文化典籍,自主编写教材,弘扬德育主旋律,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懂得爱国与爱家,学会做人,学会宽容,弘扬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班集体作为组织教学的基本单位,也应该是德育的主平台。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灵魂人物,肩负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责任。在日常的工作中,班主任一定不要只勤于管理而疏于教育,应该把班集体打造成德育的主渠道。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每周的主题班会,引领班集体文化风格,打造班集体德育主线。打造良好的班集体文化,树立良好的班风,可以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塑造与张扬。班集体是学生人格的熏陶地,是心灵的栖息地,班主任一定要充分重视班集体文化建设,让德育处处开花。

第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必须注重德育的渗透。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负责“传道、授业、解惑”。其实,除了专业知识,各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内容。善于发现并挖掘德育因素,并且能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以课堂教学为途径,使学科教学与德育渗透有机统一,是新时代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要做到这一步,我提几点建议:首先,教师们要时刻牢记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课堂上不放过任何一个德育的时机,大胆改革,把课堂变成一个小社会。不仅学知识,更要学做人、学参与、学竞争、学合作,把课堂变成教书育人并重的平台。其次,教师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各科教材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只要广大教师树立德育观念,以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为己任,深入钻研教材,在充分发挥教材本身教育因素的同时,紧密联系实际,补充必要的材料,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力和说服力,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通过学校、班级和教师的共同努力,让学生时刻处于一个重视德育的学习氛围,随时对学生优秀品格的形成起到引导和监督作用,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我们国家长期稳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山东教育》2019年5月第19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