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爱
发布日期 : 2019-05-12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生命与爱
———李碧华《生死桥》简评
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 邵萍萍
爱情里若是有三个人,那爱就扑朔迷离了,何况是三个泥人般的戏子?在惊天骇浪的尘世里,似乎陨灭与沉寂就是他们的宿命。想要掌控命运的被污损,追求爱情的枉送了卿卿性命,志短情亦拙地挣扎于现世,人生远比戏剧精彩得多。
李碧华老师的《生死桥》让我对小说有了别样的见解。原来小说也可以有散文一般润滑人心的韵律之美,原来小说也可以有诗歌一般珠圆玉润的节奏之美。小说中值得品味涵咏的不仅仅是人物的命运,还有如话剧台词一般隽永深刻的文之美、字之韵。小说写成这样也是一种独到的美了。三个人执着又卑微的爱,对命运的不甘与不屈,包蕴成一曲震撼人心的乐曲,让我的心久久为之激荡、澎湃不已,我确乎是被感动了。我喜欢作者那种细腻的,深深浅浅、零零散散的诗一样的语言,我更喜欢用如此诗化的文字讲述的丹丹、怀玉、志高三个人浮浮沉沉的故事。
北京应当是故事的明媚期。三个人从初识到相知。三个鲜活的生命都是努力地向上攀升,有小吵小闹,却也是彼此的心照不宣。爱情的纠葛也只是我想你多一点,念他少一些,这些都是少年独有的彷徨与哀伤,不足以改变生命的底色。虽有老太监王公公的一语成谶,但我欣赏到的仍然是那三个少年纯纯的情、深深的意。
但凡故事,多多少少都有些传奇和曲折。怀玉的心高气盛最终坏了三个人的平静,捅破了三人含蓄而又微妙的窗纸,秘而不宣的心事大白于天下。可以说怀玉的蹿红是故事悲剧的开始,也是怀玉和丹丹故事悲剧的开始。怀玉打定主意要出人头地,过程已不重要,年少气盛的怀玉更看重的是结果的响亮,所以违心违意,所以“曲径通幽”。光彩瑰丽的荣光背后包藏的是隐隐的不安。剪不断的是对丹丹的情,理还乱的是对丹丹的意。年少的怀玉没有金啸风的果敢与老练,也没有史钟明的心机与手段。他始终是被玩弄的,若是这个世界沉没了,怀玉首当其冲。还好还好,怀玉有段娉婷愿意给他托底,愿意和他过一种洗尽铅华的平淡生活。
杭州对于段娉婷和丹丹都是一个美好的希冀。怀玉依然活着,但三年的沉浮早已消磨了生命应有的芬芳,黄粱一梦,心早已折戟沉沙,千疮百孔。所有的踌躇满志与年少轻狂都已变了模样,所以他的世界黑暗得看不到一丁点儿的光,或许永恒的黑暗才有力量慰藉以往的荣光和屈辱。黑暗里重生,黑暗里沉寂。生命于他已再无波澜,意气风发的怀玉永远地失去了攀升的欲望。
自古女性命运堪忧,女性似乎一直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丹丹尤甚。生世可怜,睫毛间的一颗泪痣似乎注定了被命运嘲弄。可是丹丹却从来也不屈从于命运,她总是倔强地执拗地做自己,不断地对抗着命的安排。所以她的爱、她的恨、她的怒、她的怨都是赤裸裸的,不加修饰的。因了这份直接、这份张扬,她得到了爱也失去了爱,她找到了自我也失去了自我。一味地果敢,不过是生命历程的助推器,只能加速度地走向毁灭。她因为爱了怀玉而愧于志高,总归都是不完满。这份爱确定了,便奋不顾身、飞蛾扑火。人的可贵在于情的可贵,人的可爱在于情的可爱。丹丹为爱失了身体,更失了尊严,始终也逃不过“生不如死”的谶语,逃不过沉沦陨灭的结局。她的堕落、她的凌厉、她的无礼,我都爱。
最是情能动人,若只是三个人命运的沉浮,故事则过于俗套。此书胜在三人皆有情、皆重情,然丹丹为情所困,怀玉被情所害,只有志高有情而不囿于情。也正是因为这份天然的钝感,志高反是三人中活得最舒展、最惬意的一个。学唱戏也好,娶妻也罢,都顺从于情感却不执着于此,反倒活出了人生的大智慧。虽没有希冀的完美,却实现了人生卑微的梦想。
三个人在各自的世界里演绎着自己的故事,也不时扮演着彼此故事里的主角与配角,也不断地接受爱与给予爱。一生的纠缠不清,一辈子的欲说还休,皆是情。
(《山东教育》2019年4月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