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冷暴力”伤了孩子的心
发布日期 : 2019-04-08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山东省荣成市第三中学 梁美莉
日前,重庆一小学生的作文《爸爸看手机》引发网友热议。文中写道:“我的爸爸很爱看手机,每次有空他都会拿出手机来看。有一次,我叫爸爸进来跟我一起看书、玩、画画。可我叫完后,爸爸没听见,害我叫了很久很久,终于把爸爸叫进来了,爸爸进来的时候还拿着手机。”
可以想见,这样的孩子会在怎样对待手机、怎样对待他人、怎样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上受到何种影响。孩子对于父母的继承,不仅仅表现为遗传基因上的继承,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心灵的成长和人格的形成。毋庸置疑,一个人的成才,内因是关键;但不可否认,外在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和亲情呵护对于一个未成年孩子的性格形成有着巨大影响。
这位孩子的父亲对待孩子的态度,表面上看是一种冷淡,但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冷暴力行为。冷暴力是暴力的一种,其实它比野蛮还可怕,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都是冷暴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家庭亲子之间这样的“交流”模式可以无声无息杀死一个活生生的人,心灵的死亡比肉体的毁灭更让人绝望。而且,这种生活方式在当下还在不断地蔓延。孩子的人格形成以前,如果长期生活在冷暴力的环境之下,他们的性格、心理和人格发展就会出现很大的扭曲。
有调查表明,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实行冷暴力容易使孩子产生孤僻性格,不愿和别人交流沟通,致使孩子不能健康地发展,无法适应外面的世界。长期遭受家庭冷暴力的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父母的冷暴力,没有一般孩子的喜怒哀乐,对他人也是漠不关心,甚至有可能成为冷暴力这个“接力棒”的传递者。幼年受到家庭冷暴力的伤害会带到成年生活中,尤其是在冷暴力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处理自己家庭问题时也可能出现障碍,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家庭生活。身处这种家庭氛围中的孩子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类的身心症状,容易产生极端做法,甚至会通过伤害自己宣泄情绪。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曾经作出的一项调查分析报告让人心头一颤———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和孩子长期处于被轻蔑忽视、孤寂无援的境地分不开。除了来自家庭的冷暴力,源自校园的冷暴力也不可忽视,在此不再展开。
没有父母会不爱自己的孩子,更不会有父母有意伤害自己的孩子。但是现实中,有的父母却在做着这样一些事情,以工作忙为借口,在外聚会冷落孩子,回家满眼中只剩手机屏幕……诸多形式的冷暴力,对孩子们的伤害不可估量。特别是一些一直视自己的父母为“英雄”的处于人格形成期的儿童,以及正处于青春躁动期的中学生———此时的他们正处于人生的精神断乳期,在他们叛逆的表象背后,其实更渴望亲情的温暖和呵护。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在网上流传甚广的一句话。没有什么力量可以从你的手里夺下手机,除了自己对于孩子的爱的渴望。工作忙也不是借口,莫让亲子之情成为虚空,更不要让太多的虚名浮利盖住我们那颗回家的心。为了孩子,真心希望每一位家长(包括老师)都能认真地反思一下,我们的孩子曾经经历过怎样的童年,又正处在怎样的当下,我们应该为此做些什么?
(《山东教育》2019年3月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