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杏坛论丛 > 正文

吹响引领学生成长的新时代号角

发布日期 : 2019-03-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山东省威海市第四中学   高长春

自走上校长工作岗位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好的教育?”“要把学校带到哪里去?”的问题。从文化传承和教育本质出发,幸福应是教育的终极追求、核心目的,因此我将实施幸福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思路,并且在与学校领导班子共同带领全校师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解决“为谁的幸福?”“如何谋幸福?”“什么是幸福?”等问题。在办学方向上,我经历了两次思想洗礼:一次是聆听和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之中,顺应大势,教育也将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迈向更深层次的“办人民幸福的教育”,进入教育发展的新时代;另一次是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的灵魂。

正是得益于这些思想的指引,学校在新时代走上了探索“幸福教育”的前进之路,形成了“做有生命温度的教育,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育人理念。学校通过实施“幸福+”工程,努力推动教师、学生、家长、政府、社会等“幸福因子”的良性互动,建设“幸福成长共同体”,绘就多元共育的“最美同心圆”,打造一个充满幸福能量的活力校园。

一、培养幸福开心学子,让学生成为幸福教育的受益者

教育就其过程来说,本身应该是一种生活、一种幸福,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幸福。幸福的教育,就是将学生导入幸福之道,进而让他们更加步伐有力地走出自己的幸福之路。学校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自主选择,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以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中华大地办幸福教育

在常规德育形式的基础上,如何用化育人心的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长,是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要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必须把教育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传承传统文化、发展传统文化,这是学校的责任,也是立德树人、提升育人质量的有效途径。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应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价值取向。

学校汲取着中华大地所独具的深厚文化底蕴,滋养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用行动契合着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静水源于流深、叶茂源于根深”,学生只有深深扎根中国大地,才能吸收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成长成才。学校深入实施书法、经典诵读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致力于让每一个“四中人”都能写好字、读好书,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华文化传承者。走在“幸福四中”校园中,随处可见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图片。特别是在最近举行的一场千人同书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主题书法临摹活动中,全校1000余名师生在浓郁墨香的书写中,将经典语句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共享传统文化艺术带来的熏陶与润泽。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真正拥有一个有文化、有底蕴的幸福人,是作为一名校长对每一位师生的真切期盼。

(二)尊重学生个性成长:立足多元发展实现多样幸福

每个人对幸福的感悟都是不相同的,他们都是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体验和创造幸福,因此我们要尊重个体差异化的成长方式。如果仅仅依靠文化课成绩在高考战场上“厮杀较量”,是很难让所有学生得到公平发展的。基于此,学校提出了“多元发展激发无限内在,人才成长实现竞相迸发”的办学思路,为每个学生铺设多元发展之路,创设个性发展空间,让学生们在适合自己的领域里强化优势、挖掘潜能,成就“心中有梦(方向)、脚下有路(行动)、手中有艺(才艺)、脸上有笑(精气神)”的幸福学子!

学校通过多元化培养,帮助学生挖掘潜能、激发兴趣。引进小语种教学,参加日语高考;与职业学院联合育人,走春考之路;组建棒球队,积极搭建竞技平台。先后有一大批学生通过日语高考、春考升入了理想高校;一大批具有艺术、体育特长的学生正在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上大步迈进。正如学生所说,学校多元化的特长培养,让他们看到了自己身上的无限潜能,也看到了成长的无限可能。

近年来,学校在现有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田径等兴趣小组的基础上增加了棒球、垒球、橄榄球兴趣小组,开发特色体育校本教材。通过丰富的运动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其中一项技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201810月初,学校棒球队在山东省“玲珑轮胎杯”棒球冠军赛中获得冠军,并在全省棒球锦标赛中斩获亚军。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学校已在棒球项目上培养出了4名国家一级运动员,21名国家二级运动员。他们可以参加体育单招和高水平运动员高考,棒球运动为他们开辟了通往高等院校的捷径。

二、成就幸福舒心教师,让教师成为幸福教育的传递者

在幸福教育办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队伍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教师体验到教育工作的尊严,进而获得职业满足感和幸福感。在我看来,教师获得了工作动力,获得了工作激情,获得了发展信心,赢得了发展舞台,提升了幸福指数,我们的教育就距离幸福和美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一)享受专业成长的充实感,让老师有“才气”

学校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邀请校内外专家为教师进行订单式培训。以竞赛推动、业务随考、优课评选、德育赛课等活动为平台,提升教师的学科业务素养及教学水平,让教师在实践中感受成长的幸福。学校校长和中层领导根植于课堂教学改革,除了完成分管的工作外,积极踊跃上课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干部以身作则自然引领着教师们勇于争先的激情,“集体备课先行求实、校级教研紧随引领、组内教研常态促进、推门听课诊断课堂”四轨并行。“常态化”“全员化”的教育教学研究凝聚了一批人,培养了一批人,锻炼了一批人,让教师站在课堂上充满“才气”,构建了稳定的“幸福课堂”动力系统。

(二)包融凝聚集体的归属感,让教师有“勇气”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学校这个团队里,教师之间互相欣赏、相互学习、相互理解、合作共享的教育科研氛围悄然而成。学校建立了互助共赢的教师教育幸福联盟,发挥传帮带作用,领导带骨干,老教师带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带学生团队。以“校内名家工作室工程”“青蓝工程”为契机,发挥骨干教师、高级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让他们做年轻人生活上的榜样、教学上的导师,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注重备课组文化建设,建设学科大家庭,让老师有归属感,使学校成为生机勃勃的文化共同体,让幸福在教育生活中充盈!

(三)感受关爱心灵的亲切感,让老师有“福气”

学校定期对困难教师进行摸底排查,对家庭生活困难的教师开展救助帮扶活动。为教师在子女上学、照顾孩子、赡养老人等问题上出力献策,并且从人性化角度考虑,对哺乳期女教师给予适当的哺乳假,方便他们照顾孩子、照顾家庭。除此之外,学校还坚持对生病教师进行探望、开展教师健康查体、重阳节慰问老教师、新年为教师送祝福等活动,让教师感受到被关爱的温暖,能以校为家,在心中荡漾着“福气”,自然而然迸发出教育激情。

三、引领幸福放心家长,让家长成为幸福教育的合作者

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围绕促进学生成长的共同目标,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学校工作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家庭教育的力量不仅体现在对子女的日常的教育过程中,更凸显在与学校教育的配合中。威海四中通过开展系列家长讲堂,加强家校互动,关注家庭文化建设,进而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频共振,共同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一)加强家校互动,让家长近距离参与学校常态化工作

学校积极拓宽开放办学的新思路,邀请家长进课堂观看;聘请“家长义工”走进学校,担任学生阶段性检测监考员、特长生自主招生考试工作监督员;通过“家长进课堂”“家委会驻校日”,参与“阳光分班工作”“学校食堂招标工作”“小科类高考外培学校招标工作”等,让家长零距离的感受学校教育,零距离地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加深了家长对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生活的理解,让沟通更顺畅。除此之外,学校还开展了亲子互动活动,先后举办了三期“成长心连心”大型公益体验活动,邀请家长和师生共同参与,帮助家校建立起更加畅通、更加和谐的沟通桥梁。而且,校领导还公开自己的电话、邮箱,方便家长们表达对学校工作的感受,提出对学校发展的建议。

(二)关注家庭文化建设,营造幸福家庭环境

学校积极引导家长关注家庭文化建设,通过家庭主题教育活动,为孩子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风。学校鼓励家长遵守社会公德,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争创“文明家庭”;发起“好书伴成长活动”家庭读书活动,培养家长良好的读书习惯,引导孩子阅读与其成长阶段相适应的经典作品,与孩子共成长,争创“书香家庭”。

让幸福走进教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不仅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因此学校要将幸福教育常态化。“路漫漫其修远兮”,新时代赋予新使命,学校需不断思考并在实践中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引领教师、家长做好学生成长的榜样,办好新时代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

(《山东教育》2019年12月第78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