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烹制文言学习这道大餐

发布日期 : 2017-12-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莱芜市花园学校    

 

一桌大餐摆在面前,你选择吃什么?怎样吃出营养,吃出健康?专家指出,荤素搭配,少食多餐,细嚼慢咽,是健康饮食的黄金法则。笔者以为这个黄金法也适用于学生文言文的学习。

一、荤素搭配

荤,就是学生积淀的人文素养;素,就是学生学到的文化知识。只学习语言知识,犹如墙头之草;只涵养人文精神,仿佛空中楼阁。只有荤素搭配,才能营养均衡。

大凡选入课文的文言文,都是千古锤炼,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这些文章,历经千百年实践检验,被后人所认可传颂。其作者往往是在特定时间特定背景之下而作。因此,我们不能不关注作者的身世背景和当时的写作状态。所以,每篇文章都染着作者鲜明的时代背景和感情色彩。这样,知人论世,就成了学生理解文章的一把钥匙。这一步骤可在课下也可在课堂师生共同完成。

与理解课文内容相比,我更多地关注如何引导学生古意新解,古为今用。举例说明一下,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人不知道这句话的没几个,真去做的也没几个,为什么?因为没有进入自己的精神世界。应该告诉学生,类似的意思早就有,它不是来自范仲淹,范仲淹也是这句话的受益人。类似的观点,《尚书》中提到过,是中华文明源头里的东西。孔子提到过很多次,孟子讲得最多。它和孟子提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相辅相成的。后面的儒家大师,包括范仲淹和他以后的许多人都表达过类似的观点。清代的顾炎武所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之一脉相承。这是儒家文化的人生观决定的,是文化信仰孕育出的精神境界、人生追求。还要指导学生怎样学习这种胸怀,做一个“兼善天下”的有为者,把它也作为一种信念,一种执着。

二、少食多餐

少食,就是老师少讲;多餐,就是学生多读。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对于文言文教学更是如此。只有熟读成诵,才能把圣贤的哲思融会贯通、消化吸收。

诵读的形式方法很多。有速读、默读,有演读、细读;有个人读、小组读,也有指名读、自由读、齐声读;有共性的赏读,也有个性的品读;可以笑着读,呼喊着读,也可以摇头晃脑地读。除此之外,读文言文还要遵循诵读的步骤和规律。第一,读准字音;第二,读清句读、读懂文意;第三,读美意境与情感。如学习《三峡》这种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因为在作品中作者融入了自己的细腻情思,所以更应注重诵读。可以引导学生先默读,对照注释疏通文字,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做到读通;然后,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读懂;在此基础上,最后达到读美,把句子的美、景色的美、情感的美都读出来,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特色。

三、细嚼慢咽

对于文言文这盘文化大餐,一定要细嚼慢咽。咀嚼越细,唾液的消化作用发挥得越充分,食物才能充分消化,营养才能充分吸收。正所谓只有含英咀华,才能口齿留香。

但是,这些文言文却实实在在地让学生们感到束手无策。其实,教师教学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以知识为中心,一味强调接受;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强调灌输;以诵记为中心,一味强调记忆。老师讲得不亦乐乎,学生记个不停。长此以往,在学生眼中,文言文会像洪水猛兽一样,变得面目可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会荡然无存。教师在教授时应架桥铺路,引领学生诗意地进入文言殿堂。

首先,老师应抓住亮点,设疑激趣。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又有古语:“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趣”可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在组织教学上,我们可以采用各种形式巧创激趣气氛,巧设兴趣活动。让学生或自言自语,或同桌讨论,或小组交流,或全班评论。使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自由”地学习,把学生对学习所感受到的压抑和负担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其次,赏读佳句,品味精妙。文言文阅读教学还应品味鉴赏古人为文之精妙,学习古人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叙述描写、人物刻画等方面的为文之道。学生阅读文章是一个由粗到细的过程,解决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的问题,学生的质疑、释疑只停留在文章表层意思的理解上,而文字中蕴含的美却没有仔细体会,也没办法体会。所以,在教学中一般采取以读为主的方法,咬文嚼字地读,在读中推敲、斟酌文言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述说作者的所见所闻,要将当时的情景真实地再现出来,可以适当加上一些关于颜色、形状、大小的描述,也可以用上一些比喻之类的修辞手法,但是不能与事实出入太大,不能任意夸大或缩小。通过这样的说话练习,学生对文中的景物有了更深的了解,文中蕴藏的美、情感都被挖掘出来了,这应是文言文教学的好方法,能让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生不会望而却步。

文言文教学不可以只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情感上产生共鸣。我们教师应真正做到荤素搭配,少食多餐,细嚼慢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文言文这道大餐里观其色、嗅其香、咂其味、品其韵,让文言文真正进入孩子们的心灵。

 

(《山东教育》201711月第33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