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像花儿一样自由成长

发布日期 : 2017-05-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三中学   王海燕

 

据报道,广州市少年宫曾对1000个孩子的新年梦想进行了调查,选出最热门、最纯真的梦想。结果显示,永远不上奥数班成为很多孩子最大的梦想。广州一个城市虽然不能涵盖全国,1000的基数也不多,但也能以滴水观沧海,窥一斑见全豹了。时下,各种特色班、补习班、高价神童班比比皆是,每到节假日,孩子们比上学的时候还忙,就像明星赶场似的,都在为将来能考上重点高中、名牌大学而马不停蹄。同时,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导致学生焦虑、抑郁、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的现象也层出不穷,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

中科院院士、英国诺丁汉大学前校长杨福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认识一个美国高中毕业生,凭成绩可以进哈佛,但他却进了一所烹饪学院。这所学院录取率和哈佛一样低,学费比哈佛贵,据说世界上很多烹饪大师出自这所学校,家长都很尊重孩子的意愿。而在中国,几乎人人想上北大、清华、复旦,技术类、职业类高校是不会被作为首选的。如果有一天,我们有一半以上的优秀高中生不想考北大、清华了,我国经济就会发展得更好。”众所周知,哈佛大学是世界一流顶尖大学,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放弃哈佛而选择一所烹饪学院学做一名厨师,这在我们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无法理解的事情。因为长久以来,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已经使人们深深认为只有考上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才是最好的出路,才能出人头地,高人一等。正是这一偏激的观点使得许多家长和学校急功近利,把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抛在一边,一心只盯在考试成绩上,而忽略了孩子其他更重要方面如道德、情感、兴趣、意志的培养。结果事与愿违,造就了高分低能的片面的人。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一个人的幸福,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实现生命个体发展的愉悦,走向自身的完美。最完美的教育应当是尊重学生发展意愿,顺应自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创造幸福的生活。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因为尊重孩子的个性就是保护孩子的未来。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正确认识学生差异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前提。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学生之间有生活经验的差异、思维水平的差异、原有基础的差异等,这就使得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不同,发展的目标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既然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就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也不能寄希望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消灭差异,否则,我们的教学又将回到过去只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上去,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硬灌给学生。我们只能通过多渠道去认识、了解,依据学生不同的背景和特点,发展性地、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以分类指导、分流施教为指导,通过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出现的不同情况,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一种方法不行,就换另一种方法尝试,因势利导,充分地、淋漓尽致地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成为想做的那个人,使其生活得更快乐,使其生命更有价值,从而也能体现教师人生的价值。

同时,作为家长也应该转变“重脑力,轻体力”的传统观念,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一个国家对人才需求是呈“宝塔形”的,塔基为大多数居于生产一线的普通劳动者,塔顶则为少数高精尖研究人员、组织管理者。人才结构有了这样一个合理的层次才能稳定,各自发挥最大的作用,推动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重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无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都同样重要,同样光荣。家长对孩子要进行合理的定位,不要因为期望值过高而对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家长的良好愿望一旦脱离实际且化为固执的强求,那就等同于缘木求鱼。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针对孩子的个性、特长、爱好加以正确引导,给予更多的鼓励支持,为孩子个性拓展提供最广泛的空间。

世界上没有哪一朵花不美丽,每个孩子都像花一样,只有给予其更多成长的空间才能使其绽放得更加美丽、更加绚烂。如果我们追求整齐划一,那么就没有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的世界了。让我们学会对孩子放手,让他们像花儿一样自由成长。

 

(《山东教育》20174月第12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