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发布日期 : 2017-03-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东阿县高集中学   高存敏   王长军

 

新课程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关系的一种和谐大于冲突的师生间良性积极互动状态。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是民主平等,真诚互信,尊重理解,愉悦合作,教学相长。和谐师生关系中的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往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愉悦的。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和谐师生关系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和谐师生关系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尊重学生、发扬民主、讲究平等的教育教学观念深入人心,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每位教师最关心的话题。在这场教育改革的影响下,旧的师生关系已经发生改变,新的师生关系正在被更多老师努力探索并实践着。然而,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存在着认识上的一些偏差,对此,我们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误区一:多表扬、多宽容就是和谐。

在新课改倡导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要求教师和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新课改越深入,学生的地位越是“与日俱增”。课堂上不论学生回答的情况如何,都能得到老师廉价的表扬,教师或夸大其词,或言不由衷。然而这些易得的表扬对学生思想上根本不会有什么触动,甚至还有点儿麻木不仁。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教师更是不敢拿起批评的武器,生怕批评学生被戴上不尊重学生或与课改精神背道而驰的帽子。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良好的师生关系,面对学生存在的一些原则性错误,采取“难得糊涂”的心态,对学生的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些放任,原因很简单,为了不“得罪”学生,给学生留下一个好印象,让学生满意。以至于对犯错较严重的学生,教师也只是“和风细雨”地处理,学生自身自然无一点警惕性。

众所周知,新课改倡导多表扬、少批评,但并不是要我们滥表扬、不批评。良药虽然苦口,但比起“糖衣炮弹”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笔者认为表扬和批评都要把握好分寸,注重效果,不以形式论高下。对人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为人师者,当学会宽容,以使我们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但宽容绝不是纵容,更不是放松对学生的管理。这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行为,更无从建立起课堂和谐师生关系。为此,我们要正确认识新课改中的师生关系,准确把握教师的角色定位,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能认为越多的表扬与宽容就会更好地实现和谐,不能由“棒杀”走向“捧杀”。

误区二:与学生打成一片就是和谐。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归根到底是为了提升教学效果,为了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与学生打成一片,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和力,喜欢上某位老师从而喜欢上某种科目,提升教学效果。可是,如果和学生走得太近,没有一点距离的话,结果会适得其反。这种现象在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中较为明显。年轻教师充满青春的激情与活力,思想新潮前卫,很受学生的欢迎,他们与学生关系融洽,与学生打成一片,这是实现和谐师生关系的优势所在。但是如果不注意分寸,没有了距离,可能会产生许多的“副作用”。由于他们平时喜欢跟学生开玩笑,打打闹闹,说说笑笑,以至于有的学生不服从管理,甚至不尊重老师。课堂上行为随意、纪律松懈,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彻底屏弃过去那种师道尊严,要与学生平等相处,但也必须与学生保持适度的距离,要严慈相济,严中有爱,这是一种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理智的爱。对学生要严在当严时,爱在细微处,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理解。

误区三:和谐主要靠课下与学生沟通相处。

许多教师认为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对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作用不大,主要应在课下时间与学生交流沟通。于是,他们为了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把心思与精力用在了课下与学生的相处上。这是不正确的观点与做法,有些本末倒置。实际上,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可分为正式交往与非正式交往。教师与学生的“正式交往”是指老师在课堂上的授课过程中与学生建立的一种教与学的关系,例如课堂上的师生问答,以及围绕小组活动、作业批改、试卷评讲形成的师生互动、交流、交往。“非正式交往”指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以外进行的交流活动,小到学生见到老师问好,大到师生间以平等的身份进行的兴趣与爱好的探讨,知识与信息的交流。这两种师生交往对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都很重要,而且“正式交往”更关键,也就是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核心在课堂。如果老师课上得不够精彩,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不能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不能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效果,不能让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那么师生关系就会大打折扣。试想,如果学生不喜欢老师的课,不能学得更多的知识,又怎么会喜欢老师?与老师的关系又怎么会和谐?师生关系如果没有课堂上的和谐作为支持,课下的和谐也不会持续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课堂这个关键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对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应该有一桶水,必须做到知识渊博,知识技能扎实过硬。不仅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要有扎实的基础,还要广泛摄取社会、自然、人文等各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你的无所不知、津津乐道和幽默风趣由衷地佩服,并渴望上你的课。大多数学生只有喜欢这位教师,才会注意听他的课,注意力才会集中,思维也会活跃。

2.用自身激情点燃学生

展示教师热情的一面,点燃学生的激情与学习的欲望。教师上课时的热情会直接影响学生上课的热情度。课堂上一定要有激情,学生有,老师更要有。一个人的激情是可以感染别人的,作为老师,要做到有激情,首先自身对生活得充满激情,对教学充满激情,那你在课堂上才能做到讲课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你才会感染你的学生。如果我们每天神采奕奕,精神百倍,对生活充满了热情,那我们在课堂上的这种表现也会感染每一个学生,让那些上课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的学生精神振作,奋发向上。反之,你那轻柔舒缓的语气就像在给学生唱催眠曲,使得学生只想睡觉。只有当课堂教学注入了教师生命的激情,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被激发出来,他们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样的课堂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用教学效果征服学生

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的根本依据。教学有效性最大取决于教师备课的深度和广度,只有精备课才能提高课程的有效性。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要让教学活动生活化、活动化、趣味化的人。所以,教师的备课要围绕这个重点来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努力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可利用资源,同时又能走出教材,把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让课堂成为学生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根据学生情况来制订计划,制订多种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堂当中去思考。每节课学生的注意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学生很容易出现感官疲劳,注意力分散,这就要求我们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更轻松、更透彻、更深入,用良好的教学效果来征服学生。

总之,新时代呼唤新型和谐师生关系。如果教师们坚持“用爱心去塑造,用真心去感召,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的原则,并不断进行反思改进,就一定会建立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

 

(《山东教育》201712月第56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