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班级管理之“当官做主”意识

发布日期 : 2018-06-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江苏省苏州市第三中学   王德明

 

班干部是班主任得力的助手,是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主要保障。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班干部选任得好,就可以令行禁止,上通下达;选任得不好,就会力不从心,阻力重重。俗话说,一将无能,累死千军。这些都说明了班干部选任的重要性。在班干部的使用上要坚持用人不疑的原则,但也不能完全放手,需要加强培养和监管。西汉开国元勋韩信称汉高祖刘邦只能带十万士兵,自己则多多益善。这让刘邦很不服气,让韩信解释他臣服于自己的原因。韩信的解释是“陛下不善将兵,但善将将”。班干部要善于将兵,班主任既要善于将兵,更要善于将将。我们需要警惕班干部任命上任人唯亲、任人唯“财”的腐败现象。除此之外,在班干部选任方面还存在着种种误区,其中关键原因在于班干部“当官做主”的错误观念在作祟。近年来,有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在“官本位”的错误观念下,有些学生为了当上班干部,“请客送礼”“贿赂学生官”“拉帮结派、笼络选票”,做得有板有眼;成为班干部后,又作威作福,欺上压下,敲诈勒索,竟然呈成人化倾向。面对此怪象,许多有识之士慨叹“学生现在也‘腐败’了”!教不严,师之惰。我们需要走出班干部任用的误区,消除班级管理中“当官做主”意识,加强对班干部的培养和监管,使班干部切实成为班级的服务者。

一、轮流坐庄。有些班主任在班干部的任用上颇有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他们在班级管理中采取轮流坐庄的方式任用班干部。这种班干部任用形式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强化班级管理的主体意识,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打造优秀的班集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并非所有的理想都能照进现实。学生之间也是百人百性,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具备“领袖”气质,并非所有的学生都适合担任班干部。譬如性格内向、一心自律的学生不适合也不情愿担任班干部。在“轮岗制”实施之下,可能轮到“值日”的那天对于他们来说将是一场噩梦和痛苦的折磨。虽说初衷是给每位学生平等的机会,试图让每个人得到锻炼,但我们强制要求每位学生都具有这种组织和领导能力,未免过于强人所难,不切实际了。还有,在班干部轮流坐庄之下,总有一天班级管理大权会落在平时自由散漫的学生手中。在学生看来,让这些人去管理别人,维持纪律,这也太不现实了。如果放任所为,那么这一天对班级来说可能是一场沉重的灾难。己身正,不令而行;己身不正,虽令不行。这类学生也可能试图在这一天履行好班干部的职责,但由于平时所作所为留下的差评,缺乏应有的威信,在同学们看来非常滑稽可笑,其管理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全民皆官。有些班干部为了让学生们都过过“官瘾”,实践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个个都能“当官做主”,就滥发官帽:管花草的有“花长”,管桌椅的有“桌长”,管窗台的有“台长”,管窗帘的有“帘长”,管灯具的有“灯长”,此外还有“机长”“保洁长”“图书馆长”等等。全班几十位学生,官职面前,人人平等。虽然班主任实施全民皆官的管理模式是要通过人人都带“长”、个个都“当”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主人意识。但由于设置的官位太多,发的官帽太滥,许多职权犬牙交错,无法厘清。学生更多看中官职和权力,淡化职责和义务,班级管理目标的远景很难成为现实。从一定意义上说,人人都是官,人人也都不是官。似乎事事都有人管,人人都有事做,未免导致相互扯皮,责任淡薄,最终导致班级管理陷入瘫痪的状态。

三、激励奖品。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曾几何时,班干部职位成为班主任用来激励学生论功行赏的奖品。班干部必须由“好”学生担任,所谓“好”学生的评价标准并非全面发展,而是学习成绩一枝独秀、一白遮百丑的片面评价标准。因此,许多学生担任班干部充满“自豪感”。因为班干部任用上不是出自班主任对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的信任,而是对优异成绩的奖励。对于这些学生来说,班干部职位更多不是职责,而是荣誉和虚荣心。因此,学生把考试当成了科举,能够当上班干部也就成了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追求目标,成为荣誉的象征。用官职激发学生可能在短期内会成为部分学生学习的动力,但是,久而久之,这种奖励会导致一些学生产生麻木倦怠心理,官职本身也失去了激励作用。同时,由于班干部职位本身就是一种奖励和荣誉,习惯长期做“官”的同学一旦“下岗”,就会产生“毁誉”的感受,心里必然产生巨大的失落感,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伤害。因此,班主任需要谨言慎行,自觉放弃金口玉言、封官赐爵的特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将能上能下变为班级管理的常态,把产生学生干部的权力交给全班学生。

四、统战手段。班级有桀骜不驯、能量过剩、屡教不改、耍猴活宝式人物,有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令人头痛的尊神,有些班主任就会突发奇想,给这类学生安排一个班干部职务,以示“招安”。当班干部职位异化为班主任的笼络手段时,有的教师就会尽量地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投其所好,对学生进行封官许愿。如有些班主任针对班级经常捣乱违反纪律并颇有影响力的非正式小团体的“小头目”,为了稳住他们不让其闹事,往往会用封官的办法给予安抚。可以想象,这些学生为了感谢班主任的“知遇之恩”,可能会有所收敛,短期内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如果学生错误升级,班主任会不会继续封官许愿,让这些学生“连升三级”呢?显然,将班干部位置作为统战手段,笼络错误不断的学生,如同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种游戏规则可能会被学困生恶意利用,最终导致班级管理秩序失控。

五、无为而治。有些班主任热衷于老庄思想的无为而治,却割裂了“无为”与“无不为”之间的内在联系,曲解了无为的真正内涵,将其异化为“不作为”。这种管理模式可以被视作有民主无集中,有组织无纪律。如班主任在班干部选举时没有导向,也没有动员,大撒把地让学生无目的地选举。事实上,民主是需要引导的,只有建立在高度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否则就是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因此,班主任需要在候选人的推选和选举的导向进行一定的指点,最终选出符合班级发展的候选人。教育无小事。选举出来的班干部可能缺乏经验,缺乏机变,缺乏管理智慧,这些都离不开班主任的悉心引导和培养。即使如此,我们还是不能完全放手,需要在学生干部实施自主管理过程中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并实施全程监管,以保障班级管理在可控的范围内。

管理与服务是权力与责任的较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是我们从幼儿教育就开始的,但最终还有很多学生热衷于权力和管理。“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当官做主是旧社会遗留的思想,助长了封建思想的“官本位”和“人治”,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相悖。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就是赤裸裸地对权力的崇拜。问题不在于学生当不当“官”,而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当好“官”,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或是社会,怎样给学生灌输这种“领导意识”和“服务精神”才是关键。如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完全可以不用以“官”诱之,而是培养他们的公共参与素养,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明确“当官做主”是错误的,我们需要树立“当家做主”的意识。我们必须让学生们清醒地知道: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公民,不管是不是“官”,都有法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都需要树立主人翁的意识,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可见,以“当官做主”代替“当家做主”的意识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是十分有害的。

 

(《山东教育》20185月第15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