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成长路上

发布日期 : 2016-04-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青岛市第二十四中学   邴卫卫

 

男生W,长得不胖不瘦,不高不矮,模样白净,可表现不佳:本学期在校上课时间不足40节,上课不听讲、起哄,对抗老师的批评教育。

为此,我在做了一些调查之后,便去家访。房内,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个茶几、一个没有生火的炉子,桌上摆满了沱牌白酒,地下堆满了空酒瓶子。他的父亲双手颤抖、说话不清,他的母亲满脸的无奈。

进屋后他妈妈说:“孩子从中午就没有回家,下午我到游戏室也没有找到他。”此时,他的父亲大吼起来,“找他干什么,死了算了!”

W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亲戚的宠爱,父母的溺爱,使W从小就好吃懒做,花钱“大手大脚”。而前几年他父亲因工伤失去劳动能力,母亲又失业,每月仅靠他父亲的几百块钱过日子。家庭的现状满足不了W的奢侈以及虚荣心理,他开始打游戏机、逃学,置家长、教师劝告于不顾。

“我和你们一起去找孩子!”我说。于是我们在漫漫黑夜中找寻W,终于在游戏室找到了他。从此我与这位学生结下了一种不解之缘。

如何来帮助这个孩子?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

我找来班干部,把W的情况告诉了他们,我们很快就达成了共识。我安排班中最好的同学和他做同位,由班委会召开班会,教育和启发学生行动起来,以平常心态来对待W,让他感觉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让他找回久已失去的自尊。第二天,W坐在刚换的位置上,我发现从他脸上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丝腼腆。

根据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W的记忆力比较好,便在班中展开了一个“记忆力大比拼”活动。在第一次竞赛中,W的成绩出乎意料的好,我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在全班表扬了他。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我又见到了那一丝腼腆,自信更为他白净的脸庞增添了一抹光彩。

我又在班中举行了“看看谁找得快”“百米冲刺竞赛”“才力展现”等一系列活动,调动他的积极性,让他体会自信满满的感觉。

我第一次以大姐姐的身份去找他交流,谈我的爱好,谈他的特长……第二次,我又去找他;第三次……我们谈论的内容越来越多,我知道了他儿时的辉煌,知道了他的虚荣,也知道了他为什么玩游戏一发不可收拾……

爱心的力量一度唤回了这颗流失的心,W从此按时到校,按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就好像换了一个人。

谁知,正在我得意之时,W又逃学了……那天,我来到教室,见到W的位子又空了,他的母亲得到消息匆匆赶来……

“怎么,病了?”刚上完课的我急急忙忙赶到W家,敲门后很久才有人开门,只见W两只眼睛惺忪红肿,布满了血丝,见到是我,W愣了一下。见到我手中的水果,他一下子耷拉下脑袋。从他闪躲的眼神,不自然的神色中我已猜出了八九分实情,不过我什么也没说,只是嘱咐了他几句便离开了,我知道此时无声胜有声。午饭后,他强打精神又来到了学校。

在之后的日子里,虽然我与W多次谈心、家访,但情况反反复复,我对他的教育也一直走在成功与失败交替的路上。

教师只有“爱心”还不够,W不允许老师批评,老师指出他的错误就反抗,然后一走了之。其实,对极个别特殊学生还需要严肃的批评教育,甚至需要学校纪律处分等教育手段才有可能奏效,而这同样是一种“爱心”。

同时,我还深切地感受到对有些孩子而言,单方面的学校教育有时也会显得苍白无力,而迫切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合作。在W的家庭里,尽管父亲爱儿子,但一旦发现孩子不争气,不能光耀家族,便由爱生恨,一声大吼“滚出去,还不如死了好”,学校的教育效果便会付之东流。母亲的溺爱又使W越陷越深。每次W被找回来,妈妈都会偷偷给他几个钱,总认为他在外边吃不好睡不好;出现了问题,又千方百计帮他掩盖。这种“嘘寒问暖”式的教育,使W更加有恃无恐。

 

(《山东教育》20163月第9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