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座位的妙用

发布日期 : 2024-02-26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   吴孟瑾

新学期伊始,我接手新班级。为了防止出错,我采用了上学期的班级小组方案。鉴于不了解情况,虽然我隐约觉得哪里有些不妥,但也只得暂时维持原状。

刚开学,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课上没有人出现打瞌睡的情况。可好景不长,开学不到一个月,班内接二连三出现学生打瞌睡的现象。作为新任的班主任,我苦苦思索无果。直至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找到了灵感。

那是在语文课的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无精打采,敷衍了事。我中断了本该继续讨论的问题,说道:“既然这个问题同学们讨论不出来,那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谁知我的话音刚落,易凡同学就在下面嘟囔了一句,虽然我没有听清楚内容,但从他的神情里可以看出他很不服气。我把他叫起来问道:“易凡同学,你有什么话想说吗?”易凡一下子站起身来,大声地说道:“老师,您的小组分配不合理,您看看我们组员的薄弱学科都是语文,您让我们怎么进行讨论!”

此言一出,课堂瞬间哗然,其他同学纷纷表示赞同易凡的观点。我这才发现,原来的分组存在学习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好在我反应快,安抚他道:“新学期开始,老师并不了解大家的具体情况,我也知道现阶段小组安排有不完善的地方,所以我早就打算期中考试之后,综合大家的特长、性格和日常表现,重新给大家分配小组。”同学们听罢很快安静下来,有的同学问道:“老师,这是真的吗?”我斩钉截铁地回应:“是真的,说到做到!”

通过调查我发现,现阶段的小组座次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平日里,班内前两排的同学在课上打瞌睡,后排学生看到之后,也不自觉地懈怠。

期中考试后,我第一时间结合学生的专长、性格和表现,按照“以理带理,以文带文”的原则,将学生均匀分配到每个小组内。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能让组内学习资源分配均衡,既有擅长理科的学生,又有擅长文科的学生。

在调换新座次前,我详细地向学生们介绍了调配的理念。我诚恳地告诉学生,要让每一位组员都有条件好好学习,并倡导团结互助的小组帮扶理念,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以点带面,让小组长带动组员,让小组带动整个班级,促进整个班的蓬勃发展。

结果是可喜的。调整座次后,各科教师都向我反馈课堂学习氛围很好,有犯困的学生会自觉站起来,清醒后再自行坐下。我也发现经常有学生围坐在一起讨论问题,他们专注的神情和满足的微笑让我颇感欣慰。

这次调换座次,变换学习小组分配方式,将小组效能发挥到最大,充分发挥小组的带动作用,引导全班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有时,我们要想杜绝不良行为的发生,最好的方式,并不是靠老师的威严,强力施行已经下达的命令,而是在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后,努力切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链接,进而想出有益的策略。

另一个调座位的事例也给我带来启发。

接班之前,前班主任告诉我班上有两名同学因为自控力差,经常上课说话,所以把他们的座位调整到讲台两侧,以便时刻处于老师的监督管理中。

对此,我认真分析后,重新将他们的位置恢复了正常,让其回到同学们之中,重新建立正常的学习和情感沟通渠道,避免他们产生被歧视的感觉。排好座位,我私下找到他们,对他们说:“新学期是崭新的开始,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老师都相信你们能越来越好。”他们二人用力地点了点头。之后的日子,他们在上课时再也没有做过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心理学上有“皮格马利翁效应”,即学生会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如果教师内心坚定地认为对方是品学兼优的学生,那他会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期望与赞美有时能产生奇迹。

 

(《山东教育》202412月第34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