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劳动已经成为历史

发布日期 : 2013-09-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章丘市垛庄中学     

 

有句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说有钱人真好,可以做到不可能的事。对这句话,现在的孩子可能都知道其含义,但是对“推磨”就感到陌生了,不要说城市,就是在农村,想找个磨已经不容易了。推磨这种劳动形式,已经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

这个消失的过程很短。民国时期的民族资本家荣氏家族主要经营面粉加工,以这家企业为代表出现在中国的机器面粉行业是中国城市磨坊消失的开始。1902年,荣敬宗通过洋行购买了4台法国石磨,配上英国机器开始办厂,在老家无锡办起了荣家第一家面粉厂——保兴面粉厂。三年后又购买6台英式钢磨,后来以滚雪球的方式逐渐发展为“面粉大王”。傅作义将军1931年主政绥远,安民心重民生,深得棠棣之风,1932年在归化绥远城(简称归绥城,即呼和浩特)成立“绥远电灯面粉股份有限公司”,购买磨粉机器,以大青山一带优质“山麦”生产“五塔牌”面粉,很快成为面粉生产行业的佼佼者。这对于当年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来说是划时代的,是我们不再靠人力吃饭的开始。这样算来,中国机械制造面粉行业的发展只有百年的历史,而人力推磨真正退出农村,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光景。

现在推磨这种劳动已经真正消失了,在这之前,家家有盘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聂绀弩有两首下放北大荒的诗《推磨》和《转磨自嘲》,里面都有“春雷隐隐全中国,玉雪霏霏一小楼”这样一句,这是上世纪60年代的实录。其中的“玉雪霏霏一小楼”是说粮食磨成面粉后颜色都会变浅,大多是白色,磨齿之间的沟槽延伸到边缘形成落面口,磨的边缘不够圆不够光滑,面粉落在磨盘上就不均匀,最先是一小堆一小堆的,随着面粉多起来会绕磨盘连在一起,但面粉落得快的地方仍是越来越高,堆也越来越大,所以说是“小楼”模样。“春雷隐隐”是说推磨时,推磨的人自己会听到轻轻的隐约的隆隆声,推磨人只要不停下脚步,这声音就会不绝于耳,但几步外的人不注意听就听不到。如此小楼如此声音而全中国,正应了上世纪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农民这个史实,除了吃“国库粮”的城镇居民,没有多少人不是生活在这种声音里。几乎所有的粮食都要这样推(磨)成面粉,一个三五口之家隔三差五就要推一次面粉,每一次都是几小时,相当于几十里的路程。

推磨捣碾主要是女人和孩子的活。那时农村的孩子在家有两样活能干也必须干,就是拾柴推磨(或推碾子)。拾柴是供土灶中的火,推磨是供锅中的饭食,都要靠双手双脚和汗水来换取,这可真是“同根生”。拾柴的多少没有标准,有时还能得些野外的乐趣;推磨却不同,大人走多少小孩就得走多少,而且如果不用力或用力小的话,腰间着力的木棍就会脱落,就要遭呵斥,这可是硬道理。这个活的特点就是走走走,用力用力再用力。大人也许习惯了这样的劳动,可是小孩要干这一圈又一圈重复又重复又要用力的活,那是多么枯燥、多么磨他的心性啊!简直是磨难。小孩都怕放学回家要拾柴推磨,因为当时的学校没有升学压力,没有多少课业负担,嬉戏打闹的天性正是如鱼得水,所以不愿放学回家。

几千年来,石磨一直是我们先人加工面粉豆浆以及摊煎饼用的面糊一类食物的主要工具,在过去的生活中就像渴饮饥餐一样普通而又普遍。但我们一直有一个传统,那就是爱古物却不爱生产这些古物的工具,所以历朝历代的石磨很少有实物留存,也很少有人在文字中言及它,最早只有在《说文解字》中有所提及,而且直到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才得以厘清。学者们根据极难得的考古实物推断,今天还能在偏僻乡村看到的石磨应当发明于春秋战国,普及于秦汉,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推断”二字是多么难为我们的学者啊?因为每一位学者都知道根据推断所得出的结论都是不严谨的,是难于说服人的,是绝对不可取的。虽然我们有用“暗合”“相合”来下结论的著名学者,而且其结论很多被后来人证明是正确的,但这绝对不是胡适先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态度。在这一点上我们却很难这样来要求敬爱的学者们,因为西汉以后的文物几乎都出土于地下的墓葬,而石磨的实物很少有人当作陪葬品,原因主要是不便于作陪葬品。其次,在贵族眼中,享受是高尚的而劳动是艰辛的,那些要到地下享受的贵族们除了把享受的工具带到地下外,没有人愿意把劳动带进坟墓。另外,生活中留存的石磨是难于判断它的时代的。根据周昕先生的《中国农具发展史》介绍,今天能确认是战国时期石磨的只有几例,能断定为汉以后的实物也很少。刘备的先祖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墓中有陪葬的石磨,济南也曾经出土过完整的汉代石磨,在济南博物馆就存有一台汉磨的上扇,但汉墓中为贵族老爷们提供享受的陪葬的陶制石磨模型在长江以北却有大量的发现。可见其兴也漫漫其废也忽焉。

话说到这里还需要说明一下,我们偶尔能读到涉及农村劳动的文字,石磨石碾的概念却极其模糊,有些人往往会把当年毛泽东在西柏坡帮老大娘推的碾子当成石磨。1909年,美国农业部土壤所所长富兰克林·金到中日韩考察三国的古老农耕体系,希望了解在人口稠密的东亚,农民是如何得到持续发展的。他回国后写了一本书,中译本名《四千年农夫》,书中就将石碾当作了石磨。然而石磨与石碾绝对不是一回事,有句俗语:碾子砸了磨——石打石(实打实,实在)。

记得鲁迅先生因为与左联人士联系不便曾经写信给胡风,请他做“磨心”约大家谈谈。这样的词句在过去的生活当中是常有的,但行诸文字的并不多见。现在的年轻人恐怕要经解释才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吧。

 

(《山东教育》201378月第2324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