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在沟通中产生

发布日期 : 2013-04-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寿光市第一中学   贾在国

 

我当班主任以前,听老教师讲得最多的就是对学生要求要严,否则很难镇住班内调皮捣蛋的学生,班级管理很可能失控。对于老班主任的教诲,我自然是心领神会。性格外向、在办公室嘻嘻哈哈的我,一走进教室,便会板起面孔,不苟言笑。

由于我的严肃,我和学生虽然相安无事,但一走进教室,师生之间关系的不协调,甚至有些对立,这些都能隐隐地感觉到。但不这样做又有什么办法呢?那些调皮学生会“恃强凌弱”,随时向我这个参教不久的年轻班主任发起挑战。

初秋的一天,我感冒了,嗓子像着了火,便请了假在宿舍里休息。静静地躺在床上,仰望着天花板,脑中总浮现出班里那几个调皮学生的身影。突然,我想起了学校布置的卫生大扫除的事还没有和班长说,便向教室走去。

正是上自习的时间,走近教室,我就听见嘻嘻哈哈的打闹声,隔着玻璃一看,只见那几个学生正打闹在一起。

长期压抑的火终于上来了,我一步跨进教室,抓出他们几个,把他们带到了办公室里。我要把他们最近的“罪状”梳理一番,狠狠地整治他们一下,于是严厉地说:“你们把最近做的错事都说出来,不说老师心里也很清楚。如果态度不好,我就把你们的家长叫来,咱一块儿好好谈谈!”

当我的愤怒“排山倒海”般地向学生冲击的时候,一名学生突然说:“老师,您感冒了吧,嗓子都哑了。这几天感冒的比较多,我这里有几包治发炎和感冒的冲剂,您先喝了吧。”这名学生很自然地从裤兜里拿出药,并给我倒了杯水冲好,然后又静静地站在那里,等着我的训斥。他做这些的时候,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得体、真诚,没有一点的造作与狡诈。

我一时怔在哪里,喝也不是,不喝也不是。喝,可能意味着向他们妥协;不喝,怎么说也是学生的一片好心。“喝了吧老师,我们老给您添麻烦,这几天您忙里忙外的,说不定连药都没有顾上买呢。”

望着学生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一股久违的温情从我心底慢慢升起。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平时的做法是那么冷漠,师道尊严意识已经拉远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师生之间,更需要的是沟通和了解。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欠缺的只是与学生的沟通与理解。

我终于喝下学生送给我的药。接下来,我感觉面部肌肉不再僵硬了,恢复了以往的天性,谈话是在和风细雨中进行的。他们告诉我,其实他们也想做好学生,但看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不理解,感觉到的是歧视,于是便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那一次,在理解与信任中,我们彼此谈了很多很多……从那以后,这几个学生像变了似的,表现有了起色,成绩提高也很快,有时还积极帮助我管理班级。

自此以后,我把微笑带进了教室,用一颗爱心去感受学生、理解学生,认真听取学生的倾诉,耐心地与他们进行沟通。面对学生,我少了威严,但真实而充满活力的我,已完全融入了学生中间。

 

(《山东教育》20133月第8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