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的力量

发布日期 : 2012-06-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莱芜市实验学校   李雪华

 

班里的一名叫马圆圆的女孩说话总是“想”着说,而且还带着“呀、嗯”等停顿语,眼珠不时地往上看。每当他发言时,同学们会感到心急如火,并给予不满之音。希望她要么快说,要么爽快坐下。这位女孩时常向我问不解的问题,虽然语言表达有些不畅,甚至颇为迟钝,但我发现她是积极的,要强的,不甘示弱的。如果像对其他学生一样随便应付或厌烦地对待她的讲话,会伤害其自尊心,令其羞于启齿,因为她的情感非常细腻,看似大大咧咧却极为在意别人的眼神。孩子愿意表现自己,而且表现自己的方式不尽相同,或许有点“异乎寻常”,都是正当的“权利”,须加以维护和引导。

可是这一天,我却让马圆圆失望了。

这一天,我正要去开会,马圆圆同学来到我的面前,盯着我说道:“老师,我把那些句子说给你听吧!”我点了下头,却有些着急。她流畅地说完了前两句,然后顿住了。我按捺不住了,仓促地说道:“圆圆,你再回去准备一下吧!”她迟疑了一会儿,嘴巴欲张却合,不得不低着头离开,眼睛里充满了跃跃欲试的神情,但又无可奈何。我开始后悔:如果稍微等待一下,她可能会说完的,而且会更加自信。我却硬生生地打断了她的思绪,这是一种无情的“摧残”。接连几天,“缺乏等待”教育的阴影在我的心头缠绕,并且让我想起了她多次在课堂上“欲言受阻”的情景,多么无奈,多么“凄凉”。她需要一些等待,而我没有给予。

又一次对话展示的时候,马圆圆同学高高地举起了手,我欣然地应允了。众目睽睽之下,她坚定地站了起来。“开场词”十分响亮,接着又进入了“停滞”状态,有的同学焦灼地望着她,有的同学干脆向我抛出“叫停”之音。我没有丝毫动摇,目光如炬地注视着她,充满了无限的渴望,并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同时要求同学们认真倾听。马圆圆惊慌的眼神慢慢坚定了,紧闭的嘴唇翕动着。只见她深吸一口气,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又继续她的表达,由缓慢到中速,声音也由低到高,终于自如地说完了。我望着她,倾听着,充满了信任和鼓励,近乎是一种享受。因为她挑战了自我,把怯弱变为勇敢,把无知变为有知,把焦灼化为宁静。我由衷地替她感到骄傲,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发现她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

孩子需要知识,需要关爱,更需要耐心的等待和倾听。

等待是一种远见,一种智慧。

那次的等待,那次的倾听,消除了周围同学的焦虑,鼓舞了女孩的信心,慢慢地她抬起了头,目光越来越坚定,表达越来越流畅,不再那么容易被“吓倒”,因为有大家耐心的等待。她开始变得从容和坚强:讲话时,注视着同学们;活动时,乐在其中;走路时,昂首挺胸。她的变化给了同学一个惊喜,给了老师一种幸福。我为她感到自豪,为她感到欣慰。如今的马圆圆,不仅融入了欢乐的课堂,而且成为了颇有名气的“进步明星”,是班内值得学习的好伙伴,也日渐鼓舞着其他同学。

等待看似“麻烦”,却会产生永恒的效果。

 

(《山东教育》20125月第14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