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冷月去无声

发布日期 : 2012-05-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五莲县许孟初中   李福堂

 

秋风起处,黄叶飘飞,田野因作物的换场更加开阔,落木于萧瑟中风骨疏朗张扬,不觉之间,已是雁叫长空,霜寒渐紧。在这样的时令,夜晚踏月而行,你将读到许多别致的风景,明净自己的心灵。

校园东边是一处低矮的土冈,土冈之上杨柳高低参差,四周是大片的农田,一条小河蜿蜒而至,于土冈的东面汇成一个波光潋滟的水塘。我喜欢在月白风清的秋夜来此漫步,静赏月色,聊寄情思。

月亮不知何时已越过柳梢,柔和、清冷的银光细匀地洒落在周遭。“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是幼时所诵的诗歌吧?于是一帧帧成长历程上的照片被月光摇曳而出,有蒙童时的无羁与淘气,有花季中的单纯及热烈,有成年后的困顿和挣扎……依然记得小时候家中没有钟表,晨起便以鸡鸣声约略估计时间。有一次明亮的月光误导了雄鸡报晓,我与邻家伙伴踏着溶溶月色匆匆前去学校晨读,而来到学校时大门犹闭,相视不禁哑然失笑。后来每当读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句就会想起早年的这一幕。而今,那个昔日的伙伴也已年逾不惑,为生计在风尘中整日奔忙的他不知还记得那童话般的往事否?及至中学时代,又有多少次披星戴月倦行在归家的路上?曾有的辛苦终究仅如浮光掠影点缀着逝去的岁月,点滴的汗水未能载浮生命之舟驶向更远……

月华如练,脚下的湖面波光粼粼,和它相连的小河也明亮着迤逦而去,一时脑海中便浮现出“千江有水千江月”的优美意境。“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这映照过秦砖汉瓦,进出过唐诗宋词的一轮圆魄到底已注视了这片大地多长时间?诗人们在一个个发问中仍是不得而知。而一个人譬如朝露的短暂生命又能禁得起明月几多光辉?在土冈东北方向不远处,有一座山名叫常山,苏轼知密州时常常登临,至今遗迹尚存。遥想当年才华、抱负高绝一时的东坡先生也不免仰天浩叹,卑微如我又能生发多少感慨?倘有,也不过如今晚身边的一茎草叶在清寒中的震颤,倏忽而逝。人生几何,去日苦多。纵然生命中有太多的无奈和遗憾,但如有一轮明月常常烛照肺腑,那么知足和宁静就会在心灵深处萌生,庶可明心见性。皎洁的月光是这样的容易让人反观自身,不觉之间,在“暂伴月将影”的恬淡中人生的脚步已悄然穿越了四十个春秋,已是霜华侵鬓,青春不再。虽然跌跌撞撞一路走来,足迹了无可辨,但以不惑之年的心态去贴近人生,对生活的感知就越近乎本真,生命中的快乐就如阵阵涟漪时时鼓动着心胸。美中不足的是偌大的水塘上缺少一叶扁舟,否则载一船清辉,将自己的身形融于这水天一色之中,又该多有诗意?“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想来,备尝人生况味的张孝祥也曾在一泻如银的月色中检点人生,一句“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让人浮想联翩,他那在浩淼的洞庭湖上飘然凌虚的身姿已跃然纸上,冰清玉洁的高风亮节成为永远值得追慕的风景,令人顿生拔尘之念。

夜犹未央,没有虫鸣的旷野在沉寂中愈见厚广,仿佛周边的一切都陷入了沉思。月亮渐近中天,光亮似乎更见分明,但其清幽冷峻之气依然如故,恰如一个冷艳女子不动声色的脸。世事沧桑,红尘滚滚,在历史的长河中又有几多古今兴替,潮起潮落?但高悬的月亮就这样一直冷眼相观,亘古不变。“何事长向别时圆?”只是诗人的借题发挥罢了,此恨不关风与月……

在日升月落的时序轮回里,世事、人情都在时间的流水中载沉载浮,跋涉既久,难免身心疲惫。此时,不妨把酒一杯,醉月飞觞。纵使无酒,也可月下振衣长啸,或是驻足而观,借以舒展形体,温润心灵。沐浴着清凉如水的月华,你也许会想起往日的美好,琐屑中的温馨,许多东西会由遥远变得切近,模糊化为清晰,虚幻转成真实,由此而心生无限欢欣,不知今夕何夕!

 

(《山东教育》20124月第11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