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炊烟升起

发布日期 : 2011-06-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无棣县第一中学 张永军

在乡间公路上颠簸了三四个小时,终于在傍晚时分赶回了故乡。拖着重重的行李,从村头下了车,迎面正望见从几家院子里飘起的缕缕炊烟。回到故乡的欣喜,一下冲淡了我所有的疲惫;故乡的温暖,熨帖着我心头多日的阴霾。

按说,从小就跟随父母在县城长大的我,和故乡的联系并不深。最多也就是每年的寒、暑假里,回趟老家看望爷爷、奶奶;自从十多年前他们先后辞世,我回故乡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但是,故乡却始终是我记忆里最温暖的部分。人常说:我们每个人之所以眷恋故乡,是因为他们在离开故土时,每每带上了自己的过去。在的我记忆里,虽然与故乡对应的有关过去的话题并不多,但对于我,故乡不只限于一种话题,更属于一份牵挂、一种慰藉。尤其是每当晨、午、黄昏,在故乡家家户户院落里飘起的缕缕炊烟,更是常常萦绕在我的心间,温暖到我的心灵深处……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在过去鲁北乡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景象。现在,虽然随着燃气灶具的普及,家家户户“墟里上青烟”的景致已不再习见,但在鲁北平原的村村落落里依然每每能见到。然而,这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炊烟,却让我体验到了我们对生活应有的敬意、虔诚和执著;她不只强化着我和故乡的联系,更点化了我的认知,尤其是在感到疲惫或者是在认为自己被冷落的时候,见到一炷炊烟甚至想到一炷炊烟,每每会让我求证到生活的温度、生命的真谛。正如此刻,在这个深秋的黄昏,在故乡村头的高冈上,我远远地望着从几处院子里飘起的缕缕炊烟——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笼罩的乡村,田畴梳理的大地,被这几缕炊烟一点缀,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温度、人间的温暖。在故乡温暖的氛围里,前些天在职场上遭遇的失落抑或压抑,已悄然离我远去。

或许,我早就应该回趟故乡,来看一看炊烟、想一想炊烟了。在霓虹灯和摩天大楼间过活日久,我已经被纠葛进了太多的“得”与“失”,尽管在人生的路程中,我不止一次提醒自己——绝不能仅仅因为你一个人,就认为这个世界是沉重的。但是,在职场惯性的冲撞下,我到底还是陷于了“现实”与“实现”之间难以自拔。虽然我从未有过成为“圆心”的奢望,但不能在“最边缘”的压力,依然让我失却了一份率意和通透,不能以一种最本真、最自如的方式来调适和匡正自己的生活。当我的满足感、幸福感即将发生钝化甚至变得扭曲的时候,我庆幸自己还能想到故乡、想到再去看一看炊烟——一炷炊烟便是一炷香,她书写出了人们对生活最本真的虔诚、热爱和坚守。从一炷炊烟里,我们感悟到的是最本真的生活,提炼出的是最纯粹的幸福。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终极的和自足的,它是行为的目的。”既然幸福是终极的更是自足的,那么我们却为什么非要把幸福分解成太多太多的身外之物呢?——还是让我们多去看一看炊烟、想一想炊烟吧。或许,在都市里寻找到一炷炊烟已非易事,那么,就让我们回趟故乡、甚至就走到郊外,又见炊烟升起……

雅斯贝尔斯说:“理解取决于理解者的本性。”我觉得:理解也取决于理解者的态度。当我们不再忽视生活中的细节,不再把幸福简单定义为索取,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对现实人生最灵动、最深刻的解读: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原本蕴含着最真诚的幸福;生存的过程,就应该被演绎成一种最灵动、最鲜活的生活。就像炊烟,即使是在最冷的日子,她也不会熄灭。去的只管去了,来的就由它来着,生活其实并不沉重,沉重的只是我们被各种欲望浸染了的心。只要我们重新找回那份率意和通透,我们就一定能够享受到最诚挚、最纯粹的生活,把生存的过程演绎为一种灵动、透明的幸福——人间或多堪疑处,但有兹疑不可疑!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笼罩着乡村,田畴梳理着大地。在故乡温暖的氛围里,我早已放下了所有的失落和压抑,幸福地走进去……

 

(《山东教育》20115月第14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