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用心”之看

发布日期 : 2021-06-14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荣成市特殊教育学校   杨雪梅

在我的印象中,蕊是性格孤僻、总是游离于群体之外的那么一个女孩子。

课间休息时,同学们都三五扎堆地凑在一起闲聊或游戏,她呢,要么趴在教室的窗台上静静地望着窗外发呆,要么就是远远地在大家活动的外围晃荡。学习活动中,倘若有需要小组合作或者二人互动的环节,她总是显得那么手足无措,旁边的伙伴只好另寻搭档或者干脆无视蕊这个人。我这个班主任呢,如此光景耳濡目染得多了,也便有了一个近乎顽固的论断———这个孩子就是趋于自闭,喜欢一个人独处。

那一年,我和班上一个陪读的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共同外出学习了心理分析和诊疗技能。回校后,一次闲聊中,忆起了曾体验过的团体绘画活动,两人都对导师敏锐的捕捉能力和近乎神奇的分析结果钦佩不已。带着一知半解,我们临时起意在班级里也组织一次类似的集体绘画体验,想看看自己静下心来到底能不能从孩子们的绘画过程和画面中捕获到心灵讯息。

活动流程是这样的:学生们要在黑板上合作完成一幅画作,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用不断掉的线条表达出自己所能想到的一件物体,参与顺序由抽签决定。第一个上场的孩子绞尽脑汁地连出一座小房子,其他的同学也都找到了自己的绘制目标,大树、小草、太阳、小鸟……倒真的成就了一幅情味浓浓的灵动画卷。

学生们跟着体育老师去进行室外活动了,我和那位家长留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观看着,细细品味着。良久的沉默之后,我听到了家长的低低啜泣之声。她说:“我的儿子是多么渴望融入群体呀,所以他把自己放在了画面最密集的地方。但他又是多么不知道该如何走进大家,如何与大家沟通呀,所以格格不入地在画面中间写了两个字。平时他推别人、冲别人吼,又何尝不是想和别人交往而又不得其法的表现呢,但我从来都没读懂过,只会粗暴地呵斥……”

家长的分析与她孩子平时的行为表现确实相称相符。在她的启示下,我也留意到了黑板上蕊画下的那朵小花,正孤零零地缩居在偌大黑板的一个角落。这样的呈现与校园生活中的蕊又何尝不是出奇地一致呢?她知道房子周围的那些布景有草有树,也需要有她那一朵花的装点。只是,她看得到整体,看得到每个人的样貌,自己却硬是怯怯地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去靠近。

为了验证自己的感知和分析,我决定付诸“修补性”的行动:“蕊,来和大家一起玩呀!”我冲着远远地徘徊无措的蕊招呼,主动走上前去邀请她加入游戏群体。游戏中,她的笑脸其实是明媚而舒展的。“你想和小宇一起摆积木,那就主动对他说‘我们一起玩吧’。”我鼓励着。嗫嚅了半天费力地吐出那几个字又被伙伴接受之后,她的神情间竟有着掩藏不住的小兴奋。“想借别人的东西用,要用语言表达而不是直接动手去拿,这样大家才更愿意和你做朋友。”对于类似的沟通细节,我细致地指点着。慢慢地,教室里、操场上竟也时常听得到蕊的欢声和笑语了……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传递和反馈的重要需求,一旦这种需求没有外显的话,可能就会传导出一种错误的讯息———此人生性乖僻,不喜与人交往。其实,许多生命个体的沟通需求是会被不善于、不得法等生命短板所掩藏的,就像我的学生蕊。一旦藏匿起来的沟通需求被发现、被引领进而得到满足后,她也能够融入群体。

《教育的情调》一书中指出,一位真正的教师知道该如何去“看”孩子,这种“看”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而是用全部身心去看。对于游离于群体之外的孩子,如果我们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用心去看,就会读出源于灵魂深处的真正渴求,也便能找到弥补其短板的可行之法。

不让隐匿的沟通需求羁绊住成长的心。身为教师的我们,不妨多一些“用心”之看。

(《山东教育》2021年5月第20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