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门外汉”到“闯关”成功
发布日期 : 2020-09-17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山东省济南市第二中学 于 红
传染性极强的新型冠状病毒,让全国的大中小学校不得不按下了开学暂停键。教育局和学校下发了通知,要求我们准备好上网课。
乍一听到这个消息,我禁不住出了一头汗———我可是这方面的“门外汉”啊!说来惭愧,对于现代科技语境下的社交,我着实是个门外汉。不过转念一想,这不正是一次对高科技产品的学习机会吗?于是,我摆正心态,下载了空中课堂,下载了腾讯课堂,下载了钉钉……爱人也摆出了一副全力支持的态度,为我买好了录音仪,配齐了麦克风等装备;我还把学习和请教的触角伸向了孩子,伸向了学生,伸向了方方面面,满心期待自己能借此良机有一次质的飞跃。
就在我跃跃欲试之时,组长通知我,只需要登录空中课堂就行,那里有市里请来的老师统一为学生上课,我们做好后勤就可以了。老实说,此时我是心有不甘的。倒不是我自信会比市里请来的优秀老师教得更好,而是痛惜自己失去了一次亲身实践的机会。不过,这一份遗憾只持续到第一周结束的时候。因为我发现,市里的教学进度和我们学校的教学进度还是略有差别的。按照我们的教学计划,这学期的数学课,我们应该是继续讲解向量,但市里已经开始讲解导数了。如果直接跳过向量,就好比人为挖出了一道鸿沟,会造成学生对后面的知识难以理解和把握。
怎么办?我和其他老师商量后,当机立断决定自己来录制向量这门课,填上这个“坑”。就这样,我一本正经地开始了“主播”生涯。不过,虽然我之前对此做了相当多的准备工作,可是一旦进入正式的程序,仍然感觉困难重重。总结起来,要做好一个“主播”,必须过好以下几道关。
一是软件关。硬件配备整齐后,需要下载和安装各种软件。有的软件刚一上手觉得挺不错,不料几次尝试后,弹窗就会告诉你:该付钱啦!当然,付钱能解决的毕竟还不算大事,要想操作便捷,还得会设置快捷键,并熟练应用。此外,之前的PPT需要和不同的文档融合在一起,涉及的视频还得依赖剪辑软件来加工。对于第一次上手的“剪辑师”来说,除了兴奋,就是不知所措,也不知把一段视频剪坏过几次。
二是录制关。开始录制的时候,我并不像是一个将要面对众多学生的老师,而更像是一个将要面对众多老师的学生———紧张而不知所措。终于,完成了人生第一次数学课教学视频课录制,试看之下却灰心丧气———讲话不利索,废话重复说;不该咳嗽时咳嗽,不应停顿时停顿;面对无法互动的冷场,没有自我消解的方式;更让我烦恼的是,这声音怎么听怎么不满意———没有娓娓道来,缺乏讲课激情,总之,一大堆缺点。就这样,一个20来分钟的视频,竟然录制了80多个片段。
三是互动关。平时上课时,我没特意想过互动的事,感觉上这是自然而然的。我一边在黑板上板书那些公式和图形,一边和学生交流,且时不时停下来问个问题,交互是即兴而热烈的。但上网课是事先录制的,播放时如果一口气播完,看着是很顺,实际缺少了相当重要的互动环节,仿佛一道菜只有好原料,却不经烹调就端了上来,客人的感觉实在是不会特别好。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一方面我在视频播放时随时“候场”,以便回答同学的即兴提问;另一方面我在课间以及课前课后的空隙时间里“摆摊”,对课上和作业中出现的问题答疑。这样做下来,学生、家长能够基本满意。不过,这也让我遇上了第四道关。
四是时间关。对于一个教育新技术的“门外汉”来说,把一堂网课顶下来,解决好设备、软件、录制、互动等环节出现的问题,当然需要花费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时间和精力。困难的是,这不是一堂课的问题,这是几堂课甚至是一两个月的问题。为了录制好每一堂课,我经常从早上四五点钟开始工作,一直持续到深夜方才歇息。记忆里的第一次通宵达旦,竟然不是年轻时的自我放纵,而是天命年的视频课录制。有时候,因为实在太累,非常害怕自己白天在播放视频过程中瞌睡,就会悄悄地告知班长或者课代表,以便在适当的时候提示自己。
在同事、同学以及各路“大神”的帮助下,我终于“闯关”成功。不过,当紧张的课件录制进入正轨后,班主任的事务又上了心。在其他任课老师上课时,我的角色转到了“婆婆妈妈”的班主任身份上。说起来,大白天我不敢打瞌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有一群“小鸭子”养着。我就像那个小心翼翼的“鸭妈妈”,在网课开始时,扇动我的翅膀,发出我的呼唤,把那群或可爱,或调皮的“小鸭子”,赶进那间空中教室。同时,我并不满足于简单的打卡问候管理方式,而是和其他老师合力,用课堂问答、家长告知、语音班会等多种形式,尽力与学生在线交流。一旦发现有“小鸭子”赶不上队伍,就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们补短板。哪怕有的家长直言可以放弃他们的孩子,我这个“鸭妈妈”也不会同意。
我希望用我的热情、我的努力、我的实践,来告诉我的学生们:没有什么是不能改变的,只要你付出努力!
(《山东教育》2020年7、8月第29、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