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高考路
发布日期 : 2020-01-13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山东省平阴县教师进修学校 路 霞
父亲出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1945年,具体哪一天的生日,兵荒马乱的,祖母忘记了,父亲便也无从知道了。父亲在孝直村的小胡同长大,早年丧父,兄弟姊妹多,家庭经济状况异常困窘。父亲小时候常常填不饱肚子,身材瘦小,却肚大如箩,衬着细小如萝卜须似的胳膊腿儿,很是滑稽,被村里人笑称“三大肚子”。父亲在村小读小学,天生聪明的他成绩优异。因为根正苗红,年幼的父亲得以靠助学金到平阴县城读初中、高中。父亲常说的一句话是:“没有毛主席、共产党,我读不起书。”父亲读中学长身体的时候,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即使每天以发霉的地瓜干果腹,趿拉着露着脚趾的穿帮布鞋,时不时要接受同学的救济,父亲的书还是读得热火朝天、甘之如饴。
读高中的时候,父亲有过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验上了空军飞行员。能够参军已是父亲梦寐以求的事情,当空军飞行员父亲连想都不敢想。在部队学习训练的一个月里,父亲更加勤奋努力、吃苦耐劳,做梦都要笑开花。可命运却又给这个穷孩子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父亲视力1.5的大眼睛查出有一片云翳,被退回地方,不能再做飞行员了。二伯父是平阴县第一中学第一届高中毕业生,“文革”前参加高考,顺利考入青岛化工学院(今青岛科技大学),毕业分配到上海海军801厂,成长为一名海军军官。二伯父浓眉大眼,身穿海蓝色军服,很是威武,这让青春年少的父亲艳羡不已。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父亲决定回平阴县第一中学读书。正是这一选择,使父亲的命运随着国家社会的纷繁变革而跌宕起伏。
1966年夏,全国高考在即,国家的高考命题、考生的高考报名等筹备工作都基本就绪。父亲和其高三毕业班的同学们,12年的寒窗苦读、紧锣密鼓的复习备考也接近尾声,7月中旬就要迎战全国高考了。但是与此同时,全国对现行教育制度和高考工作的批判愈演愈烈,“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各地高校以阶级斗争为纲,相继成立红卫兵组织,以贴大字报等方式,揪斗高校干部和教师,掀起了停课闹革命的狂潮,高校的各级行政组织陷于瘫痪状态,全国统一高考招生被停止了达4年之久。许多适龄学生成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和回乡知识青年,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场波及全国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原本踌躇满志的父亲成了悲凉的“老三届”,眼看着考大学的机会没有了,除了无奈,还是无奈。城镇户口的学生和烈士子女可以招工进厂,父亲只能回农村的广阔天地。
回到村里的父亲,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挑担,即便一肚子墨水,挣的工分还不如生产队的妇女多,父亲脸臊得比大姑娘的脸还红。幸好公社初中缺教师,本是高材生的父亲,便被推荐做了民办教师。然后,像父辈一样,找了一位朴实能干、会过日子的山里姑娘,结婚生子。母亲文化程度不高,但勤劳节俭肯吃苦,又手脚麻利,干起农活来丝毫不输棒小伙子。母亲嫁给父亲,房无一瓦,锅无一口,生活磕磕绊绊,多有艰难。为了养家糊口,父亲放弃教职,进工厂做了工人。
1977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这次具有转折意义的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和干部及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1977年,高考成为百万国人破除年龄、婚否、出身限制,逆转命运的机会。这时的父亲青春不再,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我7岁,弟弟4岁,妹妹2岁。考,一定去考!父亲的眼里闪着火花,那是十年岁月蹉跎、熬煎出来的渴望。别人添油加醋,说父亲考上大学就不要我们娘几个了。母亲不知高考和大学为何物,但看过陈世美与秦香莲的大戏,信以为真,赌气撇下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回了娘家。单位里工作忙,家里杂务事多,父亲怀里抱着我妹妹,背上背着我弟弟,一个说肚子饿,一个要尿尿,搞得焦头烂额、疲惫不堪。父亲还是抓紧一切可以挤出来的时间,带着高中刚毕业的舅舅,天天晚上温课到半夜。眼睛实在睁不开,就以冷水洗面,就差没用悬梁刺股了。考场下来,父亲感觉还不错。考完后一个多月,考试成绩出来了,过线了!父亲很高兴。谁知志愿书都填了,等啊等,就是等不来录取通知书。父亲到县里去问,说因为年龄太大了没被录取!父亲空欢喜了一场。舅舅则顺利考入山东省公安专科学校(今山东警察学院),头戴大盖帽,佩肩章着警服,毕业后分配到平阴县公安局,成了一名国家干部。我小的时候,父亲从外面喝完酒回来,昏黄的灯光下,总映着一张泪流满面的脸。我不懂父亲为何哭泣,只觉得日子惨淡恓惶,让人难过。长大后,我才明白:高考,是父亲心底永远的痛。
所幸,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父亲所在的平阴县五金厂越来越红火。父亲作为董事长的左膀右臂,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成长为一名优秀企业家。1995年,父亲已过知天命之年,有幸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进修;2005年,花甲之年的父亲又到北京大学中国企业生存战略研修班进修。清华北大两所中国顶尖学府都留下了父亲学习的身影。在清华北大进修的时间里,父亲如饥似渴地获取知识,终于圆了他的大学梦。
这篇文章写完后,我请父亲审阅一下。已经74岁的父亲,戴着老花镜,用右手食指顺着文稿,嘴里默念着,逐字逐句逐段读完。沉思了好大一会儿,在文末写道:“父辈在40年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从而也改变了自身的命运,赢得了时代和社会的‘高考’。父辈的故事值得年轻一代人回味借鉴,我们要以父辈砥砺奋进的精神,响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号召,鞠躬尽瘁做好教育工作,培养好祖国的花朵,去迎接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我们年轻一代的大考!”
(《山东教育》2019年12月第50期)